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苔石半寥落,坐来生远愁。
故人应罢钓,寒叶自惊秋。
村隔平沙暝,江和暮霭流。
徘徊不能去,此处有扁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造访友人住所时的景象与感受。首句“苔石半寥落”以苔藓覆盖的石头和略显荒凉的环境,渲染出一种寂静而冷清的气氛。次句“坐来生远愁”表达了诗人坐下后油然而生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深深挂念。
“故人应罢钓”暗示友人可能因季节变化而停止垂钓的活动,暗含友人生活的闲适与孤独。接下来,“寒叶自惊秋”通过描写秋风中摇曳的寒叶,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凄凉。
“村隔平沙暝”描绘了村庄被暮色笼罩,远处的景色模糊不清,增添了空间的辽阔感和诗人归途的迷茫。“江和暮霭流”则以江水与暮霭交融的画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诗人对友人生活的遥想。
最后两句“徘徊不能去,此处有扁舟”,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友人家门前流连忘返,不愿离去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期待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愿望,以及对扁舟的隐喻,暗示着一种随缘而至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
不详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落日留不住,默然空泪零。
败莎侵陋巷,疏叶满闲庭。
有趣穷风雅,无机敌杳冥。
浮荣安足恋,归去乱山青。
渭水苔矶阻旧游,梦回空馆却凝愁。
一声江笛巴云暝,半夜山风楚树秋。
星落古池孤影动,灯摇疏壁冷光幽。
迟明不寐空搔首,踪迹何由得狎鸥。
背窗寒烛影沉沉,楚客乡思欲不禁。
板阁漏残人自远,水萤光淡夜方深。
牢愁闻雨眠疏屋,归梦随云彻故林。
忆著烟村旧风景,柿红时节又鸣砧。
游宦忘机久,心源亦自澄。
夜听吴苑雨,秋忆洛城僧。
木叶惊栖鸟,寒窗暗静灯。
何时过竹院,一得问三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