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壁

一竹横檐挂净巾,灶无烟火地无尘。

剃头未必知心法,要且闲于名利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净的生活图景。一开始,“一竹横檐挂净巾”,通过一根竹竿悬挂在屋檐下的洁白布巾,展现了僧人的日常生活和对清洁的追求。紧接着,“灶无烟火地无尘”则进一步渲染出一个没有世俗烦恼、烟火气息的宁静空间。

诗人通过“剃头未必知心法”,表达了对于外在形式与内心修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剃发只是表象,真正的悟道在于对心法的了解和实践。这句话既是对僧人的提醒,也是对读者的启示。

最后,“要且闲于名利人”,诗人劝诫人们应当超脱世俗的名闻利养,不为之所累。这里的“要且”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心灵状态。

收录诗词(11)

韦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商山僧

商岭东西路欲分,两间茅屋一溪云。

师言耳重知师意,人是人非不欲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上元三首(其一)

新正圆月夜,尤重看灯时。

累塔嫌沙细,成文讶笔迟。

归牛疑燧落,过雁误书迟。

生惜兰膏烬,还为隔岁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上元三首(其二)

举烛光才起,挥毫势竞分。

点时惊坠石,挑处接崩云。

辞异秦丞相,铭非窦冠军。

唯愁残焰落,逢玉亦俱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上元三首(其三)

多宝神光动,生金瑞色浮。

照人低入郭,伴月夜当楼。

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夜阑陪玉帐,不见九枝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