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首(其二)

一回饮水一回噎,本自无情似有情。

欲会个中端的意,木鸡啼作两般声。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以“饮水”与“木鸡啼声”的形象比喻,探讨了情感与无常之间的微妙关系。首句“一回饮水一回噎”,生动描绘了饮水时的复杂感受,既可能因水温或水质而引起不适,也可能在饮水过程中引发对过往情感的回忆,产生哽咽之感。这种“饮水一回噎”的体验,象征着人生中情感的起伏与复杂性。

次句“本自无情似有情”,则进一步阐述了情感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被各种情感所触动,即使原本认为自己是“无情”的人,在特定情境下也可能展现出“有情”的一面。这里通过对比“无情”与“有情”,揭示了情感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环境、经历和个人心境的变化而波动。

后两句“欲会个中端的意,木鸡啼作两般声”,将探讨情感的意图比作试图理解一只木鸡为何能发出两种不同的叫声。木鸡在这里象征着某种难以捉摸或理解的现象,暗示了对于情感本质的探索并非易事,需要深入思考和体悟。通过“木鸡啼作两般声”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情感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解情感真谛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情感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情感的本质及其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偈三首(其三)

个事相承八百年,实无一法与人传。

今朝欲报无传底,聊爇金炉一炷烟。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因胜澄禅师下火

这老子,斗时枯槁,不近人情。

四海独孤标,一身无伴侣。

虽则两提祖印,实无一法与人。

闺门端坐冷啾啾,夜静独为鬼神说。

任你傍人恶发,我心终未和同。

有时开眼对青山,自笑满头生白发。

形式: 古风

诸禅人下火(其一)

初秋夏一时,衲僧多欲去。

不搭陈梢船,便行泗州路。

横担拄杖气如云,万水千山都不顾。

昨日通川方上入,随例茫茫把不住。

把不住,为君说个临歧句。

枯木岩前差路多,剔起眉毛著眼觑。

一身恍若风中烛,百岁端如水上沤。

未到衲僧平稳处,临行那得不生愁。

形式: 古风

诸禅人下火(其二)

浮生岸树井藤,毕竟终归败坏。

这僧撩起便行,也是平生庆快。

著上没底芒鞋,抛下这个皮袋。

茶毗坛上火犹在,延寿堂中人又终。

方言□身浑□□,□□□同一梦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