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

春泥得雨滑于镜,晓树带云淡似图。

只作寻诗看便了,梅花曾识灞桥驴。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春天的泥土经过雨水滋润变得像镜子一样光滑
清晨的树木带着淡淡的云雾,如同画中的景色

注释

春泥:指春天湿润的土壤。
雨:雨水。
滑于镜:比镜子还要光滑。
晓树:清晨的树木。
带云淡似图:挂着云雾,犹如画卷一般。
寻诗:寻找诗意或灵感。
看便了:看看就足够了。
梅花:冬季开花的植物,象征坚韧和高洁。
曾识:曾经见识过。
灞桥驴:典故,指唐代诗人韩愈在长安时骑驴过灞桥,后人常用以代指诗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细雨后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观察和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开篇两句“春泥得雨滑于镜,晓树带云淡似图”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细雨后泥土湿润如同镜面一般光滑,而早晨的树木则像是被轻纱笼罩,宛如画中之景。这种写法颇有江南水乡的特色,给人以柔和宁静的感觉。

第三句“只作寻诗看便了”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诗意,观赏自然之美的悠然心境。这里的“只作寻诗看便了”也许是在暗示,这样的景象本身就是最好的诗意,不需要过多修饰和刻意雕琢。

最后一句“梅花曾识灞桥驴”,则是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某个地方与梅花有过交集,而那里的梅花似乎认得穿梭其间的小驴。这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景色,也透露出诗人的独特记忆和情感寄托。这里的“灞桥”可能是指古代的一处名胜,通过这样的细节,让人联想到诗人对那段往事的怀念。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宁静,既有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也有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深邃内涵的佳作。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雨望

前溪雨埋村,咫尺不我过。

雷霆但濛鸿,林莽亦掀簸。

竟微一飘洒,起此北窗卧。

对面自胡越,孰为天宇大。

得非老龙公,悯念茅屋破。

田父适在傍,出语惊四坐。

指予两青虹,可见不可唾。

是能隔截之,帝泽谁与播。

坐令水南人,一蹉成百蹉。

上天本均平,夫岂不渠奈。

虹亦何能神,书生例穷饿。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非琼花

旧传琼花无与双,专奇擅美名此邦。

江南清梦入诗府,安得一念令心降。

去年骑鹤扬州住,斗酒屡眠云雾窗。

月寒雪冷花未吐,正尔俗叶凡株桩。

心期妙处在真实,不假羽节青霓幢。

今春访花吾第一,自折繁枝盛翠缸。

横看倒睨掉头语,前语后赋何其哤。

真珠碎簇玉蝴蝶,直与八仙同一腔。

闻名见面足笑莞,强为花辨几愚憃。

有如巨贤杂群小,望而可识为奇厖。

陈馀张耳信相似,一等人耳无纯尨。

忠耶佞耶岂难别,祝鮀不类关龙逢。

试持此论讯后土,谓予不信如长江。

形式: 古风

南窗偶书(其二)

西风忽凄厉,皎月流素光。

客从何方来,兰佩芙蓉裳。

挥琴发哀弹,夜寂山苍苍。

可人者曲生,挽我无何乡。

醉中眇万物,拄颊歌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南窗偶书(其三)

毛颖轻俗子,孔方疏吾曹。

未须奴事钱,正可仆命骚。

持此将安之,聊足以自豪。

向来与诸儒,尚论夔与皋。

此言终当酬,时命不我遭。

欲语恐惊纷,卑之无甚高。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