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衣还田里

公门悬甲令,浣濯遂其私。

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

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

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

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菑。

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官府中已颁布禁令,人们洗衣沐浴以满足个人需求。
清晨起来心中充满哀伤,田野间寒露点点显凄迷。
秋气降临天地变得广阔,风吹草木显出凋零之态。
山色因天晴而显得层次分明,河流浅浅延伸曲折连绵。
炊烟升起在村落之间,金黄的稻谷堆积在东边的田地。
终究可以安居乐业,只要季节合适生活便欣欣向荣。

注释

公门:指官府或衙门。
悬甲令:古代的一种禁令,禁止在特定时期进行某些活动,如打猎、砍伐等。
浣濯:洗涤,洗澡。
怆恨:悲伤,哀怨。
野田:田野。
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气温下降,地面露水凝结成寒露。
气收:指秋天的收敛之气。
草木衰:草木凋零,枯萎。
川浅:河流变浅。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
闾里:泛指乡里,民间。
东菑:东边的田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诗中“公门悬甲令”一句,通过悬挂兵器来传达战争结束、和平到来的信息。“浣濯遂其私”,则是说人们可以在家里自由自在地过自己的日子。

“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两句,诗人表达了清晨起来,对于往昔的忧虑和不满仍然存在,但是在大自然中,这些忧虑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散。

“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两句,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宽广和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慨。

“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则是形容归乡路上的风光,山色更加鲜明,河水变得浅缓,这些景象都增添了一种家的温馨。

“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菑”两句,描绘了村庄生活的宁静与丰收,家家户户炊烟升起,农作物成熟堆放在田野中。

最后,“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和喜悦,同时也感慨于时间的流逝,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九日沣上作寄崔主簿倬二李端系

凄凄感时节,望望临沣涘。

翠岭明华秋,高天澄遥滓。

川寒流愈迅,霜交物初委。

林叶索已空,晨禽迎飙起。

时菊乃盈泛,浊醪自为美。

良游虽可娱,殷念在之子。

人生不自省,营欲无终已。

孰能同一酌,陶然冥斯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三月三日寄诸弟兼怀崔都水

暮节看已谢,兹晨愈可惜。

风澹意伤春,池寒花敛夕。

对酒始依依,怀人还的的。

谁当曲水行,相思寻旧迹。

形式: 古风

上方僧

见月出东山,上方高处禅。

空林无宿火,独夜汲寒泉。

不下蓝溪寺,今年三十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上东门会送李幼举南游徐方

离弦既罢弹,樽酒亦已阑。

听我歌一曲,南徐在云端。

云端虽云邈,行路本非难。

诸侯皆爱才,公子远结欢。

济济都门宴,将去复盘桓。

令姿何昂昂,良马远游冠。

意气且为别,由来非所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