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遣兴

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

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

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此时奔。

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凄凉的秋日阴霾笼罩着绿色的树木,黄昏时分,荒废的城市高处紧闭着柴门。
满怀忧愁的日子中,连日月都忘记了自身的存在,静静地面对着溪流山色,怀念起饮酒的时光。
南方的战乱何时才能结束?东方疾驰的使者此刻正奔向这里。
又有谁能详细讨论这天下的安危之事,只凭一腔诗书呢?

注释

惨惨:形容阴暗凄凉。
秋阴:秋天的阴霾天气。
干戈:借代战争。
驲骑:古代驿站快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两句,通过对秋天阴沉天气和绿树的描写,以及荒凉古城中关闭的柴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对于尘世间喧嚣的远离与超脱。

接着“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他不再为世俗之事所困扰,甚至连时间的流逝都已淡忘,只是在自然景物中寻找精神上的慰藉,而那“忆酒樽”,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生活的一丝怀念。

后半首“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此时奔”两句,描绘了一种急迫而又迷茫的外在世界。这里的“南去干戈”和“东来驲骑”,可能象征着战乱或是紧急的使命,但具体含义需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来理解。

最后,“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两句,显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切。他虽身处山林,却依然关心世事,只是他选择以一种更加内省和平静的方式来思考这些问题,而非直接介入其中。这里的“一把诗书”,既可以理解为诗人的精神寄托,也可能暗示着他通过阅读古籍来获得智慧,进而对国家大事进行深思熟虑。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隐逸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陈动之秘丞挽辞二首(其二)

人间三十六,追逐孔鸾飞。

似欲来为瑞,如何去不归。

琴樽已寂寞,笔墨尚光辉。

空复平生友,西华岂易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陈动之秘丞挽辞二首(其一)

年高汉贾谊,官过楚荀卿。

望古君无憾,论今我未平。

有风吹画翣,无日照佳城。

空复文章在,流传世上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陈师道宰乌程县

尝闻太丘长,德不负公卿。

墟墓今千载,昆云亦一城。

本怀深闭蓄,馀论略施行。

故自有仁政,能传家世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陈君式大夫恭轩

恭轩静对北堂深,新斸檀栾一亩阴。

膝下往来前日事,眼中封植去年心。

每怀樽斝沾馀沥,独喜弦歌有嗣音。

肯搆会须门阀大,世资何用满籯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