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艺术造诣。
“烟翠三秋色”,以“烟”、“翠”两个字来形容山色的淡远与生机,让人联想到季节更迭中山色的变幻。这里的“三秋”暗示了时间的流转,给人一种历史悠久、岁月沧桑之感。
“波涛万古痕”,则是描绘水的壮阔与历史的深刻印记。“波涛”一词传递出水的动态和力量,而“万古痕”则让人想象到长河落日,岁月在石上留下的无数痕迹。
接下来的“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诗人通过巧妙地将自然景物比喻为可塑造的材料,既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艺术加工和个人情感的投射。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则是对山中生态环境的一种描写。“风气”不仅指物理意义上的风,更有文化与精神层面的意涵,而“岩穴”、“苔文”、“洞门”则展现了自然界的密闭和神秘。
最后,“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诗人通过对华山特定景观的描绘,点明了诗歌所表达的地理环境,同时“具体小”也传递了一种亲切与细腻之感。这里的“华山孙”可能是指某一特定的地理形态或自然现象。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太湖石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达能力,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与诗意的丰富层次。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城下巴江水,春来似曲尘。
软沙如渭曲,斜岸忆天津。
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蘋。
临流搔首坐,惆怅为何人。
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
他时相逐西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
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我身虽殁心长在,闇施慈悲与后人。
御宇恢皇化,传家叶至公。
华夷臣妾内,尧舜弟兄中。
制度移民俗,文章变国风。
开成与贞观,实录事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