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宿淮阳亭口号

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

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

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

兴来谁与晤,劳者自为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黄昏时分,我独坐在荒凉的亭台上,思绪万千,漂泊异乡的愁绪涌上心头。
家乡坐落在桂江之滨,而此刻,那熟悉的星空在眼前变得如此遥远朦胧。
寒冷的霜花在暗淡的草丛中闪烁,空荡的亭子里,一行孤雁的身影悄然掠过。
兴致忽然而至,又有谁能与我共叙?唯有这辛勤的旅人,自吟自唱,排遣寂寞。

注释

日暮:黄昏时分。
荒亭上:荒凉的亭台上。
悠悠:长久、连绵不断的样子。
旅思:漂泊异乡的愁绪。
多:众多,形容愁绪之多。
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
临:靠近,面临。
桂水:指桂江,中国广西境内的一条河流。
今夜:今晚。
渺:遥远而模糊。
星河:指星空,银河。
暗草:光线昏暗处的草丛。
霜华:霜花,霜的光彩。
发:显现,闪烁。
空亭:空荡无人的亭子。
雁影:大雁的身影。
过:经过,掠过。
兴来:兴致忽然而至。
谁与晤:有谁能与我共叙,与我交流。
劳者:辛勤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作为漂泊在外的旅人。
自为歌:自吟自唱,自己创作歌曲以抒发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幽独的意境,充满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两句,通过夕阳西下、荒凉的亭子和游子的悠长思念,营造出一种寂寞孤独的情怀。

接着,“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两句,则是诗人对远方家乡的向往。桂水即桂林的漓江,是作者的故乡,那里的水清澈见底,而渺星河则是北方的天河,意指遥远。这两处地点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心中的乡愁。

“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这两句,更增添了一种秋末冬初萧瑟的气氛。霜华是露水结冰,暗示了夜晚的寒冷,而雁影则给人一种孤独和悲凉感。

最后,“兴来谁与晤,劳者自为歌”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胸中壮志难酬和对生活的无奈。兴趣相投的人难以寻觅,只能自己在劳累中寻找慰藉,用歌声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深沉的内省。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通化门外送别

屡别容华改,长愁意绪微。

义将私爱隔,情与故人归。

薄宦无时赏,劳生有事机。

离魂今夕梦,先绕旧林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剪綵

姹女矜容色,为花不让春。

既争芳意早,谁待物华真。

叶作参差发,枝从点缀新。

自然无限态,长在艳阳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敕赐宁王池宴

贤王有池馆,明主赐春游。

淑气林间发,恩光水上浮。

徒惭和鼎地,终谢巨川舟。

皇泽空如此,轻生莫可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晚霁登王六东阁

试上江楼望,初逢山雨晴。

连空青嶂合,向晚白云生。

彼美要殊观,萧条见远情。

情来不可极,日暮水流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