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亭

灼灼曾晖渐欲西,长桥弭棹倚栏时。

湖光渺漭浮寒鉴,山色依稀抹黛眉。

一舸功成非本志,三秋归思亦何迟。

始终唯有天随子,笑却旌招理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明亮的阳光逐渐西斜,我停船在长桥,倚着栏杆欣赏。
湖面广阔,寒光闪烁,山色朦胧如黛眉轻抹。
虽然一叶扁舟成功,但这并非我初衷,秋天的归乡之情为何如此漫长。
始终只有天随子,他笑着拒绝了旌旗的招引,只愿持竿垂钓。

注释

灼灼:形容阳光鲜明。
晖:阳光。
弭棹:停止划桨。
寒鉴:寒冷的水面,如同镜子。
黛眉:青黑色,比喻山色。
本志:本来的志向。
旌招:旗帜招引。
理钓丝:整理钓鱼的线。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日落时分,诗人罗与之在长桥上乘舟倚栏,欣赏湖光山色的景象。"灼灼曾晖渐欲西"写出了夕阳余晖逐渐西沉的壮丽景色,"长桥弭棹倚栏时"则展现了诗人悠闲的时刻。接下来的"湖光渺漭浮寒鉴,山色依稀抹黛眉"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湖面比作寒镜,山色如黛眉轻描,形象地表现出湖光山色的宁静而朦胧。

诗人感慨"一舸功成非本志",暗示了他并非追求功名利禄之人,而"三秋归思亦何迟"表达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以"始终唯有天随子,笑却旌招理钓丝"收尾,表明自己更愿意像隐士"天随子"那样,笑对世俗的诱惑,享受垂钓的生活,体现出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深沉,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和理想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96)

罗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己亥中秋

此行不负中秋夜,采石江头醉及晨。

独御凉风寻古迹,惊看明月照今人。

诗骚寂寞虽云久,光景推移岂解陈。

却怪悲鸣营度处,笔端何事竟无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书感

设险重门未足凭,民心应自有长城。

朝廷休戚视田野,宗社存亡非甲兵。

气实精神宁敝竭,本枯枝叶可敷荣。

古人经理先观势,两臂于韩孰重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凤凰台闲眺台前瞰军垒有感而赋

秋风携野客,杖屦凤凰台。

忍见貔貅戍,更闻鸿雁来。

时方忧大厦,世岂乏良才。

何日览辉至,龙文载九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文到

简编香外雨瓢翻,翰墨场中春日暄。

文到工时疑有助,道逢极处本无言。

当年谁可辈任昉,后世人方怪屈原。

勿谓词章真小技,精粗徼妙岂殊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