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古岩旧尝侍孙先生题名岩中二首(其一)

白日潇潇松径静,红蕖冉冉洞门深。

风涵广宇生虚籁,梦破西窗上夕阴。

景物眼前浑似旧,尘埃题处忍重寻。

羸骖落日孤村路,尘土依然满病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白天的松林小径宁静而萧瑟,红色的荷花在深邃的洞门前缓缓开放。
清风轻轻吹过广阔的宇宙,带来空灵的声音,我在西窗边的梦境被夕阳打破。
眼前的景色仿佛还是从前,但在题诗的地方,我却难以忍受再次寻找旧时的记忆。
疲惫的马匹独自走在傍晚的乡村小路上,一路上尘土飞扬,我的心病依旧沉重。

注释

潇潇:形容雨声或风吹树叶声凄凉、连续不断。
冉冉:形容缓慢升起或动作轻柔的样子。
虚籁:指空中的自然声音,如风声、鸟鸣等。
夕阴:傍晚的阴暗时光。
浑似旧:完全像过去一样。
尘埃:灰尘,这里也象征着过去的痕迹。
病襟:病态的心情,比喻心情不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谷风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古岩旧事的怀念之情。

"白日潇潇松径静,红蕖冉冉洞门深。" 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谷景象。白日指的是清澈明净的阳光,潇潇则形容其柔和流淌的样子。松径静,是说松树间的小路安静无声。而红蕖冉冉,则是对苔藓丛生的描绘,它们覆盖在洞门周围,使洞口显得更加深邃。

"风涵广宇生虚籁,梦破西窗上夕阴。" 这两句诗则转向内心世界的描写。风涵广宇,指的是微风穿过宽阔的空间;生虚籁,则是说风声似乎在空旷中产生了回音。梦破西窗上夕阴,表达了诗人夜晚梦醒时,发现窗外仍是暮色沉沉,心境亦随之转为黯淡。

"景物眼前浑似旧,尘埃题处忍重寻。"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留恋。景物依旧,但已被时光掩埋,诗人在尘埃中寻找着过往的痕迹。

"羸骖落日孤村路,尘土依然满病襟。"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黄昏落幕下的孤寂景象。羸骖,即是说夕阳西下时分外散漫的光线;落日孤村路,是诗人在夕阳的映照下,行走于荒凉的村庄小路上。尘土依然满病襟,则表明尽管时间流逝,但往昔的记忆仍旧留存在心中,如同尘土覆盖着诗人的衣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寂境遇时的心灵状态。

收录诗词(94)

吴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备。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 字:恭父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jǐng)(1125~1183

相关古诗词

子吴子某既结茆竹洲以娱亲复于居之前沼为亭以朝爽名之盖亭西面于晨兴看山为宜

抱瓮自灌园,胜游贵人门。

有口自酌酒,胜与俗人言。

园中多蔓草,晨夕费锄芟。

遇夜或风雨,安得久盘旋。

村酒不常有,有亦多苦酸。

而况醉中语,缪误人所嫌。

不如饱吃饭,清风北窗眠。

眠多则无觉,梦境仍多端。

惟有古断简,言行皆圣贤。

读之未竟篇,眵昏如梦间。

读竟亦何为,聚讼徒喧烦。

厌烦以静胜,又类枯木禅。

揠苗不耘苗,亡羊两茫然。

何如池上亭,虚旷可看山。

山色日夕佳,晨兴夜气还。

宴坐日过午,清阴犹未迁。

西山倦拄颊,南山兴悠然。

晚山虽好不遮日,谁能触热望长安。

形式: 古风

以乌纱巾饷客

落托乌纱垫角巾,已将清泚涤京尘。

请君便漉渊明酒,醉后从他雪满簪。

形式: 七言绝句

以竹床赠杨信伯古诗代简

此君丘壑姿,不受世炎凉。

那知犹有用,未免斤斧伤。

矫揉加尺度,指绕百鍊刚。

直节甘枕藉,凛气荐冰霜。

纨扇有用舍,杞杯真贼戕。

所用已卑贱,幸升君子堂。

用之苟非人,圭璧污闺房。

君家鸿鹄群,风雨今对床。

故令厕其间,贵贱可两忘。

他时飞雪或不常,烦君拂拭悬虹梁。

除非高士延孺子,无令年少辱真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代陈无己述怀

胡马嘶北风,越鸟依南枝。

人生有气类,千里倾风期。

君看漆室女,中宵倚楹悲。

从君不惮远,秋露湿人衣。

南山白石烂,漫漫何时旦。

独立占少微,搔手空三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