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閤皂李仲章以省轩求诗

心之精明,不远伊迩。胸中若正,瞭焉眸子。

举目有證,莫切于视。孰名曰省,少目取义。

目当少时,湛湛精睟。其光神全,其见专致。

老目为耆,则与少异。非徒以目,而分老稚。

惟目如少,有可取譬。实省在心,省当如是。

如开双明,洞见万类。心难常存,省不可替。

心难常觉,省不可离。心本善者,孰非纯懿。

心不善者,孰非私利。省与不省,善恶关系。

省者如醒,不省如醉。省者如寝,不省如寐。

省者如活,不省如毙。果能自省,卓然奋励。

暗室不欺,屋漏不愧。如目万象,无有掩蔽。

一不自省,冥然罔记。外物交引,内无纷炽。

如目老昏,无非障翳。二者相远,宜知敬忌。

聂君少年,有目可贵。以省名轩,轩豁无滞。

惟道无穷,要在远诣。惟言多穷,要履实地。

惟难有常,勉无失坠。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包恢所作,名为《省轩》。诗中通过对“省”的阐释,展现了作者对于自我反思和道德修养的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先,诗中的“心之精明,不远伊迩”表达了内心的清醒与敏锐,是观察事物的根本。此后,“胸中若正,瞭焉眸子”则强调了内心的正直和目光的专注,这是对道德修养的要求。

“举目有證,莫切于视。孰名曰省,少目取义。”这里通过“举目”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观察事物的直接性与即时性,而“孰名曰省”则是对自我反思这一行为的命名。

“老目为耆,则与少异。非徒以目,而分老稚。”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老年与少年的目光,表达了年龄与视野宽广度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指出了不仅是目光,甚至道德修养也会随着年龄而有所不同。

“惟目如少,有可取譬。实省在心,省当如是。”这里强调了保持年轻时的心态和视野的重要性,以及自我反思(省)对内心的重要作用。

诗中还多次使用了“省”字,如“心难常存,省不可替。心难常觉,省不可离。”这表明了自我反思对于保持心之清醒与觉知的不可或缺。

最后,“二者相远,宜知敬忌。聂君少年,有目可贵。”则是对年轻时期应该珍视自己清晰的观察力和内心的提醒,而“惟道无穷,要在远诣。惟言多穷,要履实地。”则是对修养之道永无止境,需要不断追求,以及言语要务实不虚的告诫。

整首诗通过对“省”一词的深入挖掘和阐释,展示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自我反思以及心灵觉知的重视。

收录诗词(92)

包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道夫。刑部尚书。以廉吏,政绩显著著称,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

  • 字:宏父
  • 号:宏斋
  • 籍贯: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82-1268

相关古诗词

赠饶仲信静镜

乾不一动,静专动直。坤不一静,静翕动辟。

艮不一止,动静以时。本体如是,偏主则非。

惟学初机,贵以静入。以至终养,贵以静习。

本体既然,动静一如。乾坤合德,无二无馀。

心为天君,尊无伦比。圣贤言心,初无论拟。

心比于镜,佛说云然。镜虽有光,孰拟心天。

镜光则死,心光则活。活则不滞,死则不豁。

佛法寂灭,匪乾匪坤。若复本心,非彼能昏。

人以欲动,非动之性。所以贵静,自动自静。

其道光明,无物可并。惟省尽伦,是为全人。

眼高四海,至此乃真。

形式: 四言诗

水调歌头.三月初三

羽觞随曲水,佳气溢双清。

真贤瑞世,恰与真圣日同生。

出侍红云一朵,出按皇华六辔,特地福吾闽。

底是长生箓,八郡咏歌声。奏天子,倾义廪,济饥民。

南州指使,青州公案一般仁。

却恐紫泥有诏,社稷重臣事业,非晚觐岩宸。

来岁这般节,宣劝玉堂人。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日短暂居犹旅舍,夜长宜就作祠堂。

形式: 对联

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