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枝词(其二十六)

竹边竹接屋边屋,花外花连楼外楼。

客燕不来泥滑滑,满城风雨正骑秋。

形式: 词牌: 竹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台湾雨季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首句“竹边竹接屋边屋”,以竹林与房屋相连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紧密相依、自然与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氛围。竹子作为坚韧、清雅的象征,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生命力的顽强和不屈。

次句“花外花连楼外楼”,将视线从地面延伸至空中,花与楼的连接,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繁华与美丽在空间上的无限延伸,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客燕不来泥滑滑”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燕子的“不来”与“泥滑滑”的情境联系起来,既表达了对燕子未归的遗憾,也暗含了对时局动荡、人心不安的感慨。燕子的缺席,或许象征着远方的游子难以归家,或是社会动荡导致的不安定感。

最后一句“满城风雨正骑秋”,以“满城风雨”描绘了秋季特有的景象,同时“骑秋”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面对季节更迭、世事变迁的从容与豁达。风雨中的城市,既是自然现象的写照,也是社会环境的隐喻,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台湾竹枝词(其二十五)

水仙宫外水通潮,潮去潮来暮又朝。

几阵好风吹得到,碧桃花下听吹箫。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二十四)

浮槎真个到天边,轻暖轻寒别有天。

树是珊瑚花是玉,果然过海便神仙。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二十三)

师泉拜后阵云屯,夜半潮高鹿耳门。

如此江山偏舍去,年年芳草怨王孙。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二十二)

自设屏藩障海滨,荒陬从此沐皇仁。

将军不死降王去,无复田横五百人。

形式: 词牌: 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