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曲

杏花红压纱窗雨,画櫩孤禽弄娇语。

翠绡晓帐双娥愁,泪湿菱花怨歌舞。

龙香记昔调哀弦,一丝指拨春风前。

罗衾未暖骊驹发,柳条折尽长亭寒。

燕钗分恨藏尘玉,梦断云深楚江绿。

舞鸾折翅锦字空,鱼目晴波接红烛。

江南贾客千黄金,停鞭欲换天涯心。

从教门外苔痕老,绣鞋不过屏山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别离曲》描绘了离别时的凄美场景,情感细腻,画面感强烈。

首句“杏花红压纱窗雨”,以杏花的红艳与春雨的湿润,渲染出离别时节的氛围,红花映衬着细雨,更添几分伤感。接着“画櫩孤禽弄娇语”,描绘了一幅画面:在装饰华丽的窗户旁,一只孤独的鸟儿在轻声鸣叫,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不舍与哀愁。这句通过鸟儿的叫声,将人的情感投射到自然之中,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翠绡晓帐双娥愁,泪湿菱花怨歌舞”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清晨的薄雾中,女子的帐幔上绣着翠绿的花纹,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忧愁,泪水打湿了菱花镜,镜中的她似乎在怨恨那即将开始的歌舞,暗示着即使在欢愉的场合,心中也难以掩饰离别的痛苦。

“龙香记昔调哀弦,一丝指拨春风前”则通过回忆昔日的欢乐时光,反衬出现在的离别之痛。龙香琴声悠扬,哀婉的旋律在春风中回荡,每一丝琴音都像是在诉说离别的哀愁。

“罗衾未暖骊驹发,柳条折尽长亭寒”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罗制的被褥还未暖热,马车已出发,柳条在长亭边被折尽,寒风中显得格外凄凉。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离别时的紧迫与凄冷。

“燕钗分恨藏尘玉,梦断云深楚江绿”则通过燕钗和梦境的描写,表达了离别后对对方的思念。燕钗上的恨意被尘土掩盖,梦中所见的云层深处,楚江的绿色更加深沉,象征着思念的深远与浓烈。

“舞鸾折翅锦字空,鱼目晴波接红烛”通过舞鸾(鸾鸟)折翅和鱼目(鱼眼)的比喻,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失落。锦字空留,鱼眼望向晴波中的红烛,象征着即使有再美好的回忆,也无法填补离别的空虚。

最后,“江南贾客千黄金,停鞭欲换天涯心”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不舍。江南的商人拥有千金,却只能在马鞭停下时,渴望改变自己远行的心,表达了对离别后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

“从教门外苔痕老,绣鞋不过屏山阴”则是对离别后环境的描述,门外的苔痕年复一年地变老,绣鞋却只能停留在屏风的阴影里,无法跨越距离,象征着离别后空间的阻隔与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与痛苦。

收录诗词(291)

陈孚(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 字:刚中
  • 号:勿庵
  • 籍贯: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
  • 生卒年:1259 — 1309

相关古诗词

春风行

子规催春春欲去,海棠片片飘红雨。

幽人岂无儿女情,懒听画楼莺燕语。

东风吹到古渡头,淡烟渺渺横孤舟。

孤舟撑入菰蒲里,日落未落波悠悠。

远峰几点青未了,前浦冥冥没白鸥。

独倚短篷听渔歌,不知人世居□□。

形式: 古风

题壁

我不学寇丞相,地黄变发发如漆。

又不学张长史,醉后挥毫扫狂墨。

平生绀发三千丈,几度和云眠石上。

不合感时怒冲冠,天公罚作圆顶相。

肺肝本无儿女情,亦岂惜此双鬓青。

只忆山间秋月冷,搔首不见髼松影。

形式: 古风

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诸大夫篇篇见寒食(其一)

拜扫归来走钿车,二年寒食住京华。

自怜惯识金莲烛,奉使虚随八月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诸大夫篇篇见寒食(其二)

回首扶桑铜柱标,芙蓉帐暖度春宵。

清明寒食谁家哭,折戟沈沙铁未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