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花

麝香眠后露檀匀,绣在罗衣色未真。

斜倚细丛如有恨,冷摇数朵欲无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麝香沉睡后,露珠轻轻洒在檀木上,使得罗衣上的色彩显得不那么鲜明。
她斜靠在花丛中,似乎带着一丝幽怨,那几朵冷艳的花朵仿佛预示着春天的短暂。

注释

麝香:一种香气浓郁的香料。
眠后:睡醒之后。
露檀:露水打湿的檀木。
罗衣:丝织的衣服。
色未真:色彩不够鲜明。
斜倚:斜靠。
细丛:细密的花丛。
如有恨:好像含着怨恨。
冷摇:冷冽地摇曳。
数朵:几朵花。
欲无春:仿佛春天即将消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其主题是对石竹花的细腻描写。开篇“麝香眠后露檀匀”,麝香即为石竹花,通过“眠后”二字可以想象到石竹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刚从梦中醒来一般,这种意象传达出一种恬静与淡雅的情感。"露檀匀"则描绘了石竹花瓣如同细雨般轻柔地散落,这里的“檀”字用得非常精妙,既形容了花瓣的纤细,又暗示了一种温润质感。

接着是“绣在罗衣色未真”,这里将石竹花比喻为织品上的图案,“罗衣”指的是最轻薄精致的丝绸,这里的意境是石竹花瓣如此纤细,仿佛即将融入那精美的罗绣之中,而“色未真”则表达了这种颜色的淡雅与不真实,如同梦境一般。

第三句“斜倚细丛如有恨”,"斜倚"一词描写了石竹花轻柔地依偎在细小的枝丛上,"如有恨"则赋予了这静谧的场景一种微妙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诗人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淡淡的哀愁或是对某种东西的怀念。

最后一句“冷摇数朵欲无春”,这里的“冷摇”传递出了一种清凉与孤寂,"数朵"则突出了石竹花的稀少,而“欲无春”则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于即将逝去的春天的不舍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石竹花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示公佐

残生伤性老耽书,年少东来复起予。

各据槁梧同不寐,偶然闻雨落阶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示王铎主簿

君正忙时我正闲,如何同得到钟山。

夷门二十年前事,回首黄尘一梦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示永庆院秀老

禅房借枕得重攲,陈迹翛然尚有诗。

嗟我与公皆老矣,拂天松柏见栽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示报宁长老

白下亭东鸣一牛,山林陂港净高秋。

新营枣棫我檀越,曾悟布毛谁比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