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玄谈(其四)达本

雪山深处我非忘,百一十城印普光。

弥勒楼开通线道,方知腊雪似春霜。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翻译

我在雪山深处并未遗忘
一百多个城市见证了普照的光芒

注释

雪山:指高耸入云的雪山,可能象征着艰难或遥远的地方。
深处:指雪山的深处,暗示内心的深处或者难以触及之处。
非忘:并未遗忘,表示对某事或某人的深深记忆。
百一十城:泛指众多的城市,数量较多。
普光:普遍的光芒,可能指佛法、智慧或某种精神的光辉。
弥勒楼:可能是某个寺庙或纪念建筑,弥勒佛是佛教中的吉祥形象。
开通:此处指沟通或连接。
线道:可能指通讯线路或道路。
腊雪:冬季的雪,与后面的‘春霜’形成对比。
似春霜:形容腊雪洁白如春日的霜,给人清新之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颂十玄谈(其四)达本》。诗中以雪山深处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深入理解的感受。"我非忘"暗示了诗人对佛法的执着和清醒,即使在偏远之地,也不忘修行。"百一十城印普光"可能象征着佛法的广泛传播,如同普照各地的光芒。"弥勒楼开通线道"则比喻佛法如通天之路,连接着现实与超然,揭示了佛法的智慧与引导作用。最后两句"方知腊雪似春霜",通过腊雪与春霜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佛法带来的温暖与希望,如同春日降临,驱散寒冬。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诗的特点。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颂十玄谈(其六)还源

君臣合处正中邪,名相和同体似差。

一二不成三不是,八还要显我无瑕。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颂十玄谈(其一)还源

返本还源事已差,轻罗不著外寻麻。

劳虑即真犹未信,忽然解道见桃花。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颂十玄谈(其二)还源

本来无住不名家,唯有西乾路不赊。

三度他心通败阙,国师犹钓死虾蟆。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颂十玄谈(其四)还源

一带峰峦云更遮,倒骑铁马过流沙。

东西南北中央佛,共饮乾坤一碗茶。

形式: 偈颂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