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相山如相人,不论肥与瘠。
神气参有无,毫釐千里隔。
今古非茫茫,山骨水为液。
谁欤璞辂翁,眼为天地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所作的《赠江山人》,其中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开篇“相山如相人,不论肥与瘦”表达了诗人观察自然界时的态度,既不羡慕山川的壮丽也不轻视它们的贫瘠,体现了一种中庸之道的审美观。
接着,“神气参有无,毫釐千里隔”则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神秘气息的感受,似乎能洞察万物之间微妙而又遥远的联系,这里的“神气”暗示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
“今古非茫茫,山骨水为液”一句中,“今古非茫茫”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转的感慨,认为现实与过去并无本质区别,而“山骨水为液”则通过对比山脉和河流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然界的永恒与变化,山脉如同坚硬的骨骼,而河流则是不断流动的液体。
最后,“谁欤璞辂翁,眼为天地碧”中的“璞辂翁”是一种仙人之称,这里诗人似乎在询问那个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纯净如同蓝天大海的高人是谁。通过这样的提问,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那种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美景的描绘,以及对生命之神秘力量的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心灵自由和与自然合一的诗意。
不详
无弦不成声,有弦多失真。
真声在何所,和陶方寸春。
文操惜已远,孔坛嗟复陈。
所以桑濮响,郑卫波嬴秦。
讵知幽谷间,乃闻太古淳。
游鱼出春水,鸣鹤横霜晨。
休羡广陵秘,是雅皆怡神。
近南逢剧暑,多病客难禁。
与物甘同静,何人肯见寻。
望云生远梦,看月得禅心。
咫尺西关路,输君杖履临。
一舸泛漭沆,风涛正掀舞。
驾空赫鱼龙,沈浮未知所。
同舟一性命,俱父父母母。
倚门望儿归,天亦谅辛苦。
胡为托笑言,射影学溪弩。
三十一年鸿荡癯,只影流落长江湄。
耐寒忍苦还力饥,寤寐千古圣贤书。
有时理到意独会,有时欲动心如痴。
有时目睫交宇宙,有时咫尺生藩篱。
有时开口邈豪杰,有时瞑目惭婴儿。
坚凝力量在深省,但守潇潇风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