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

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有幸能参与西园的聚会,多是因为我与他们都有喜好自然的本性。
我牵藤蔓与树影相依,移动石头穿插在花丛之间。
在日出日落之外学习成长,喜悦源于对礼乐的热爱。
春天里随文人墨客游玩,夜晚则陪伴隐士潜公。
展开书卷灯光惊动了燕子,掀开窗帘月色带着风而来。
每天都在门前,自然而然地与贵族们交往相通。

注释

得接:有幸能参与。
西园会:指西园的聚会,古代文人雅集之地。
野性同:喜好自然的本性相同。
引藤:牵藤蔓。
移石:移动石头。
学就:学习成就。
晨昏外:日出日落之外,指额外的时间。
礼乐中:指学习礼乐文化。
墨客:文人,诗人。
潜公:指隐士,此处可能指一位名叫潜的隐士。
散帙:展开书卷。
灯惊燕:灯光使燕子受惊。
月带风:月色带来凉风。
五侯:泛指权贵或显赫的爵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园图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开篇"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揭示了诗人参与一场在西园举行的集会,与其他有相同志趣之士共度时光。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表明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巧妙安排,既有艺术创造的意味,也体现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接下来的"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则进一步强调了在这美好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是充满快乐和庄严感的。

诗人通过"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一句,展现了对文人的尊崇与亲密交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可能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喜欢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则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夜晚的生活场景,帐内有微弱的灯光惊飞了燕子,而帷外则是明亮的月光伴随着轻柔的风。

最后两句"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表达了诗人每天清晨都能在书院门前与其他文人墨客交流沟通,共同探讨学问和文学,这里的“五侯”可能是对高官或有识之士的尊称,意味着诗人在知识界有一定的地位。

整首诗流露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情谊,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书院教育、自然美景以及文人的交游生活的一种向往。

收录诗词(337)

卢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 字:允言
  • 籍贯: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 生卒年:739年—799年

相关古诗词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

白水遍沟塍,青山对杜陵。

晴明人望鹤,旷野鹿随僧。

古柳连巢折,荒堤带草崩。

阴桥全覆雪,瀑溜半垂冰。

斗鼠摇松影,游龟落石层。

韶光偏不待,衰败巧相仍。

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琴师阮校尉,诗和柳吴兴。

舐笔求书扇,张屏看画蝇。

卜邻空遂约,问卦独无徵。

投足经危路,收才遇直绳。

守农穷自固,行乐病何能。

掩帙蓬蒿晚,临川景气澄。

飒然成一叟,谁更慕鶱腾。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江北忆崔汶

夜问江西客,还知在楚乡。

全身出部伍,尽室逐渔商。

晴日游瓜步,新年对汉阳。

月昏惊浪白,瘴起觉云黄。

望岭家何处,登山泪几行。

闽中传有雪,应且住南康。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过终南柳处士

五老正相寻,围棋到煮金。

石摧丹井闭,月过洞门深。

猿鸟三时下,藤萝十里阴。

绿泉多草气,青壁少花林。

自愧非仙侣,何言见道心。

悠哉宿山口,雷雨夜沈沈。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过楼观李尊师

城阙望烟霞,常悲仙路赊。

宁知樵子径,得到葛洪家。

犬吠松间月,人行洞里花。

留诗千岁鹤,送客五云车。

访世山空在,观棋日未斜。

不知尘俗士,谁解种胡麻。

形式: 排律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