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游丝困无力,欲起重悠飏。
芳草落花满,相思春昼长。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游丝轻盈、芳草繁茂、落花满地的景象,细腻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首句“游丝困无力,欲起重悠飏”,以游丝为切入点,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里游丝在微风中轻轻飘荡的情景。游丝原本轻盈无力,但在春风的吹拂下,却能悠然自得地飘扬,展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这里不仅描绘了游丝的动态美,也隐含着诗人对自由与轻松生活的向往。
次句“芳草落花满,相思春昼长”,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视线转向了广阔的自然景观。芳草萋萋,落花满地,春意盎然。这不仅是对春日美景的直接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在这样的春日里,时间似乎变得悠长,引发了诗人对远方或心中的某个人的深深思念。这里的“相思”不仅仅是对某个人的思念,更蕴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日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又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读来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活的诗意,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不详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冀马嘶寒风,逐臣念乡国。
江浦闻哀弦,长吟望南北。
邻翁走相报,隔窗呼我起。
数日不见山,今朝翠如洗。
黄昏雨气浓,喜色满南亩。
谁知一夜风,吹放门前柳。
独立偶怀古,临风还自伤。
一声樵唱起,回首暮山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