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三日

老火炽而焰,端能流弱金。

清秋有微警,西风生薄阴。

日中无停晖,俯仰忽已沉。

齐纨不足玩,流景逝骎骎。

盛衰宁独行,巾具密相寻。

蓬茅有佳处,亦足慰人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炽热的火焰燃烧不息,足以熔化柔软的黄金。
在清秋时节,微风带来一丝警觉,西风带来淡淡的阴霾。
太阳在正午时分光芒不停,转眼间已近黄昏。
华丽的齐纨(丝织品)并不值得长久欣赏,时光匆匆流逝如马疾驰。
盛衰更替并非独自发生,世间万物紧密相连。
即使是简陋的茅屋也有其美好的地方,也能安慰人的心灵。

注释

炽:极热。
焰:火焰。
警:警示。
薄阴:轻淡的阴云。
晖:阳光。
沉:下沉, 黄昏。
纨:精细的丝织品。
骎骎:形容马跑得快,引申为迅速。
盛衰:兴盛和衰落。
寻:寻找, 寻觅。
蓬茅:简陋的房屋。
慰:安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景象,诗人以精妙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老火炽而焰,端能流弱金。” 这两句通过对比老火与熔金的形态,描绘了一种力度的递减,暗示着秋季气候的转凉,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中某种力量或激情的消退。

“清秋有微警,西风生薄阴。” 清秋之时,自然界给人的提醒是轻柔的,但不容忽视。西风带来的薄云,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也象征着某种预感或警示。

“日中无停晖,俯仰忽已沉。” 这里写的是白昼的阳光并没有长时间的停留,从正午到夕阳匆匆,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这种对光阴变化的观察,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

“齐纨不足玩,流景逝骎骎。” 齐纨,即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对织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飞逝、无可挽回的感慨。

“盛衰宁独行,巾具密相寻。” 这两句则是对个人情感世界的抒写。在生命中盛与衰的交替之下,诗人选择了独自前行,同时也在寻找着那些能够陪伴自己的东西或记忆。

“蓬茅有佳处,亦足慰人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即便是在贫贱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安慰心灵的地方。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八月六日西风极凉如十月间晨起偶题

初过三伏暑初归,风景谁知遽惨悽。

短日旅愁消美酒,五更乡梦托晨鸡。

江天水冷鱼龙蛰,野泽风多鸿雁稀。

尘箧敝貂犹得在,过冬偶免叹无衣。

形式: 七言律诗

八盗

挟弓持矛八人者,暮出永宁循白马。

袁村饮酒呼主翁,主翁仓皇问以弓。

朝饭南山民献彘,主人赠刀其姓李。

道逢两夫捕鹰隼,胁之以威使从己。

晚投民居迫之馈,坐有三夫愿从事。

其徒新故十有三,驱使两夫前探伺。

谍知小水无徼巡,弯弓长呼苍市门。

传声市人恣诱胁,扰扰坐致几千人。

一盗登床坐而视,四盗执兵环以卫。

八夫露刃入民居,敛聚金珠致之帅。

搜罗抉剔凡八户,淫污妇女累其主。

烹羊致酒来纷纷,钱币满前随赐与。

一盗扬声集市人,我怜市人常苦贫。

居民积财尚馀羡,恣尔攫取舍无嗔。

市人听令喜且舞,肩负囊担谁复数。

须臾散去闾里空,犬逝鸡逃无敢语。

八盗连谋诏其五,为我鸣金南取路。

人闻金声谓盗南,八盗西驰下山去。

长吏飞书呵有司,坐欲捕获如吾期。

洛阳大榜如匹帛,一百万钱赏能获。

一朝两卒扣吾门,自言有密人不闻。

我知小鼠群偷地,二盗今居洛之涘。

立呼吏兵给戈弩,期以朝擒夜驰去。

可怜鼠子不知逃,犹复持矛起相拒。

一士挥刀身首离,复取傍盗如携儿。

八夫获二亡其六,尽取党人付诸狱。

形式: 古风

十一月七日五首(其五)

水雾今晨重,山川不复分。

自然无日色,那更挟霜分。

乌鸟依寒寂,渔樵散暝昏。

一杯聊愈疾,令我忆违君。

形式: 五言律诗

十一月七日五首(其三)

山与晴天晚,江连夕照红。

高鸿知夜渚,乔木要霜风。

买酒缸须满,温炉火屡供。

穷通定何物,随意乐衰翁。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