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竹间萤影乱,月明江上笛声多。

夜静槛前调绿绮,日高窗下戴乌纱。

渔艇远飘沧海上,草堂深锁白云间。

柴门半掩潮光里,野径斜分草色中。

形式:

翻译

微风吹过竹林,萤火虫飞舞,月光照亮江面,笛声悠扬。
夜晚寂静,我在栏杆前弹奏绿绮琴,白天阳光高照,我在窗下戴着乌纱帽。
小舟在远处的沧海上漂泊,我的草堂隐匿在白云深处。
柴门半掩于潮水中,一条野径斜穿过满眼的青草。

注释

风起:微风起。
竹间:竹林中。
萤影乱:萤火虫飞舞。
月明:月光明亮。
江上:江面上。
笛声多:笛声悠扬。
夜静:夜晚寂静。
槛前:栏杆前。
调绿绮:弹奏绿绮琴。
日高:阳光高照。
窗下:窗下。
戴乌纱:戴着乌纱帽。
渔艇:小舟。
沧海:大海。
草堂:草堂。
深锁:隐匿。
白云间:白云深处。
柴门:柴门。
半掩:半掩着。
潮光:潮水。
野径:野径。
斜分:斜穿。
草色:青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开头两句“风起竹间萤影乱,月明江上笛声多”通过对比手法,勾勒出夏夜的宁静与生机。竹林里的风吹动了萤火虫,使其闪烁如星辰一般;而月光下的江面,则是渔舟唱晚的好去处,笛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情景。

接下来的两句“夜静槛前调绿绮,日高窗下戴乌纱”则描写了诗人夜晚和白天的生活情趣。在静谧的夜晚,诗人坐在槛前,轻轻地拨动着绿色的琴弦,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宁静与愉悦;而在明亮的日光下,诗人则戴着乌纱(一种用黑色丝线织成的头巾),或许是在书房里沉浸于阅读和写作。

“渔艇远飘沧海上,草堂深锁白云间”这两句诗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渔舟在辽阔的沧海(此处可能指代广大的江海)上飘泊,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无边界限;而草堂,则是诗人隐居的地方,被白云环绕,显得宁静而又超脱。

最后两句“柴门半掩潮光里,野径斜分草色中”则描写了诗人的生活场景。柴门半掩,意味着诗人并不完全与世隔绝,而是留下了一线天地之间的联系;而野径斜分草色,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行走路径,被鲜绿的野草所环绕,显得平和而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他那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1)

道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出赐玄奘衲袈裟衣应制

福田资象德,圣种理幽薰。

不持金作缕,还用綵成文。

朱青自掩映,翠绮相氤氲。

独有离离叶,恒向稻畦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在唐奉本国皇太子

三宝持圣德,百灵扶仙寿。

寿共日月长,德与天地久。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修西方十二时(其一)

平旦寅,被衣出户整心神。

合掌焚香请极乐,慇勤遥礼紫金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修西方十二时(其二)

日出卯,不应念佛论多少。

安在专心击一缘,勿为妄境相侵扰。

形式: 古风 押[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