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惠纯上人游闽

蚤听闽人说土风,此身尝欲到闽中。

春沟水动茶花白,夏谷云生荔子红。

襟带九江山不断,梯航百粤海相通。

北窗夜展图经看,手自题书寄远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早年就听说福建的风俗民情,我曾渴望亲自去那里看看。
春天的溪水潺潺,茶园里的茶花洁白如雪;夏天的山谷中,荔枝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
福建四周环山,江河连绵不断,海上交通发达,船只穿梭于百粤之间。
夜晚在北窗下摊开地图,细细研究,还亲手写下这些,希望能寄给远方的朋友。

注释

蚤:早年。
闽人:福建人。
土风:地方风俗。
春沟:春天的溪流。
茶花白:洁白的茶花。
夏谷:夏季的山谷。
荔子红:熟透的荔枝。
襟带:环绕。
九江山:九座山。
梯航:船只航行。
百粤:泛指广东地区。
海相通:海上交通便利。
北窗:北边的窗户。
图经:地图和地理书籍。
远公:远方的朋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福建风土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通过听闻闽地之人的叙述,产生了强烈的游历欲望,想要亲自到达那个地方。

“春沟水动茶花白,夏谷云生荔子红”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四季变换中自然景色的美丽。春天时,溪流潺潺,茶花盛开呈现出洁白的颜色;夏日里,山谷间云雾缭绕,荔枝果实饱满而艳红。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闽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风物长宜。

“襟带九江山不断,梯航百粤海相通”表明福建与外界通过水路交通连接紧密。九江指的是流经福建的一系列河流,它们不仅串联起山势,更形成了便捷的水上交通网络。而“梯航百粤海相通”则是说这些河流最终汇入广阔的大海,与更远的地区保持着联系。

最后两句“北窗夜展图经看,手自题书寄远公”,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展开地图,或许是在筹划未来的旅程。同时,诗人还提及亲手撰写书信,准备送给远方的友人,这里可能隐含了对远方美好风光的向往以及与朋友的情谊交流。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福建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深厚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跨越距离的心灵沟通和交流。

收录诗词(180)

晁冲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字用道。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 字:叔用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
  • 生卒年:1094~1097

相关古诗词

送僧

无端伏枕日,不见放舟时。

晚得平安报,初成送别诗。

山深归履急,江阔度杯迟。

定许同香火,终参惠远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僧归建州

清秋颍汝归时晚,不及群公送惠休。

曲几数行题字别,扁舟几日为诗留。

东吴杨柳云中渚,南越梅花雪外洲。

万里故乡聊一到,江山风物往来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重过鸿仪寺

秋色远如许,寒花奈若何。

客行伤老大,野次记经过。

废圃犹残菊,枯池但折荷。

吾生与物态,天意岂蹉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夏室

夏室不禦暑,竹阴新未交。

幽花时结子,晚燕续开巢。

午梦还高枕,晨炊出近庖。

此生吾自了,客至莫相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