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海市,并叙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

伸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形式: 古风

翻译

东方的云海空又空,群仙在其中出没无常。
世间万物在波涛中摇曳,哪有贝壳般的宫殿隐藏珍珠?
心中明白所见皆如幻影,怎敢再劳烦神灵之力。
寒冬水冷天地闭合,神祇为我唤醒沉睡的鱼龙。
晨霜中的高楼翠峰,令百岁老翁也为之惊叹。
人间的事物只要力所能及,世外何人称雄?
随意的请求并未拒绝,相信我的困境并非天意穷尽。
潮阳太守南迁归来,欣喜见到石廪堆积如祝融火神。
他自称正直触动山鬼,却不知造物者对衰老的龙钟之态也感怜悯。
舒展眉头的一笑实不易得,神明的恩赐已足够丰厚。
夕阳万里,孤鸟消失,只见碧海如磨洗的青铜。
新诗绮语又有何用,一切都在随风消逝中变化。

注释

空复空:空荡荡,形容云海无边。
贝阙:比喻精美的宫殿。
耳目:耳朵和眼睛,代指感官。
起蛰:使冬眠的动物醒来。
祝融:火神。
龙钟:形容年老体衰。
伸眉一笑:舒展眉头,表示喜悦。
碧海磨青铜:形容海面平静如镜。
新诗绮语:华美的诗歌。
变灭:消逝、变化。

鉴赏

这首词作家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哲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神仙境界,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感悟。诗中“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一句,便以宏大的画面开篇,展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其中云海、群仙交织,虚无缥缈,营造了一种超自然的氛围。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则转而深入,探讨了现实世界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对比现实生活的无常和精神世界的永恒,表现出了对物质束缚的超脱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一句,更是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于感官经验的怀疑态度。这里,“心知”指的是内在的直觉智慧,而“耳目”则象征着外部世界的干扰。这两者的对比,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纯粹和内在真理的意愿。

整首词作充满了哲学思考与艺术想象的交织,是一篇深邃而又富有诗意的作品。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奉和陈贤良

不学孙、吴与《六韬》,敢将驽马并英豪。

望穷海表天还远,倾尽葵心日愈高。

身外浮名休琐琐,梦中归思已滔滔。

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留别登州举人

身世相忘久自知,此行闲看古黄腄。

自非北海孔文举,谁识东莱太史慈。

落笔已吞云梦客,抱琴欲访水仙师。

莫嫌五日匆匆守,归去先传《乐职》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

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

云光与天色,直到三山回。

我行适冬仲,薄雪收浮埃。

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参差太华顶,出没云涛堆。

安期与羡门,乘龙安在哉。

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

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书文与可墨竹,并叙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

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