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时

重臣疆吏旧衣冠,从乱如归不忍看。

尽数哥舒惭肉眼,漫寻叔宝问心肝。

堤穿蚁穴成潮易,路出蚕丛退步难。

独有不才遭废弃,感时空雪涕阑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愤时》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其深沉的情感和犀利的笔触,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强烈不满与批判。

首联“重臣疆吏旧衣冠,从乱如归不忍看”,开篇即以“重臣”、“疆吏”这些在传统观念中应为国家栋梁之辈,却在乱世中随波逐流,如同归顺一般,让人心生不忍。这里不仅揭示了人物的道德沦丧,也暗含了对社会风气败坏的感慨。

颔联“尽数哥舒惭肉眼,漫寻叔宝问心肝”,运用历史典故,将“哥舒”与“叔宝”分别比喻为历史上的忠臣良将与明君贤相,以此反衬现实中的官员与君主,暗示他们无法像古人那样坚守正道,内心已无忠诚可言。同时,“尽数”与“漫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巨大落差的无奈与痛心。

颈联“堤穿蚁穴成潮易,路出蚕丛退步难”,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社会现象,形象地描绘了小人得志、正义被侵蚀的现状,如同蚁穴穿堤,一旦形成,难以挽回;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却如同走在蚕丛(古代蜀地)的险峻山路,步步艰难。这既是对社会腐败现象的深刻揭露,也是对改革之路的艰难预示。

尾联“独有不才遭废弃,感时空雪涕阑干”,诗人自比“不才”,感叹自己因不合时宜而遭受冷落与抛弃,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哀叹,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公正与人才价值的深切忧虑。最后一句“感时空雪涕阑干”,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绝望,令人动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和生动的比喻,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复杂情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566)

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二张守金陵,时人之所呵君子之所予也,诗以纪之

猝遇时艰命匪谌,愿将孤诣答高深。

埋轮早见平原略,蹈海方知世杰心。

岂有男儿求免死,可怜浊世少知音。

直需四海承平日,麟阁功勋蔚月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身世

栗里陶元亮,辽东管幼安。

每怀身世感,修到古人难。

独处岁时改,野行天地宽。

澄清有奢祝,所得是汍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乱中杂感五首(其一)革命

汤武始革命,应天而观兵。

不闻汤武师,累月攻一城。

上有贼疆吏,下有贼诸生。

相率为叛乱,蜩螗为沸羹。

一朝遇摧折,将为石乞烹。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乱中杂感五首(其二)祖黄帝

高辛有火正,受封在祝邱。

黄帝六世孙,家乘非谬悠。

传国及千载,袭封在宗周。

因国以为氏,国亡其姓留。

乱党诩华胄,腹空无乃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