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中杂感五首(其二)祖黄帝

高辛有火正,受封在祝邱。

黄帝六世孙,家乘非谬悠。

传国及千载,袭封在宗周。

因国以为氏,国亡其姓留。

乱党诩华胄,腹空无乃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乱中杂感五首(其二)祖黄帝》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历史人物黄帝及其后裔的故事,表达了对乱世中某些人虚妄自大的讽刺与批判。

首句“高辛有火正,受封在祝邱”,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帝王高辛,即帝喾,他有一位掌管火事的大臣,被封于祝丘之地。这里借用了历史典故,为后续的论述铺垫。

接着,“黄帝六世孙,家乘非谬悠”指出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其后代的谱系应当是可信的,而非荒诞不经。这句是对后文提到的“乱党诩华胄”的一种反讽,暗示那些自称是黄帝后裔的人,实际上可能并无实据。

“传国及千载,袭封在宗周”描述了黄帝后裔传承王位和封地的情况,持续了千年之久,在周朝宗室中继承了封地。这不仅是对黄帝后裔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历史传承的一种赞美。

“因国以为氏,国亡其姓留”则进一步解释了黄帝后裔以国名作为姓氏的原因,即使国家灭亡,姓氏仍得以留存,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最后,“乱党诩华胄,腹空无乃羞”直指主题,批评那些在乱世中自称为高贵血统的党派,实际上却空有其名,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或贡献,这种行为是可耻的。这句话是对当时社会中一些虚伪言行的辛辣讽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及其后裔的叙述,巧妙地融入了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566)

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乱中杂感五首(其三)汉族

汉武逐匈奴,乃有汉族称。

唐人伐高丽,故号相频仍。

岂其中夏主,直待刘邦兴。

愚人论种族,但见僭无徵。

五胡乱晋末,子孙犹绳绳。

匈奴祖夏后,史书良足凭。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乱中杂感五首(其四)共和

共和始周召,祸出厉王手。

子代太子死,召公意良厚。

王奔十四载,二公为留守。

岂似贪乱人,纲常类刍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乱中杂感五首(其五)同胞

同胞视生民,其言始张载。

非有仁人心,此理亦殊晦。

原野厌人肉,本旨究安在。

争城求不杀,毋乃类犬吠。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伪言金陵陷,江阴伪民政长出示通衢,斥言张贼败走云云。既而知其妄书,以志幸

天地有正气,忠义性所予。

子奇围睢阳,未闻贼张许。

小丑何猖披,丧心弃天叙。

有城皆迎降,社稷谁守禦。

不见张世杰,崖山尚师旅。

不见郑成功,台澎义旗举。

形式: 古风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