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

每闻别雁竞悲鸣,却叹金笼寄此生。

早是翠襟争爱惜,可堪丹觜彊分明。

云漫陇树魂应断,歌接秦楼梦不成。

幸自祢衡人未识,赚他作赋被时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每当听到离别大雁悲伤地鸣叫,我只能感叹它们被囚禁在华丽的笼中度过一生。
早已是绿色羽毛的鸟儿被人争着爱护,但鲜艳的红色喙尖却被迫清晰可见。
云雾弥漫,遮蔽了陇上的树木,它们的灵魂仿佛因此而断裂,歌声也无法连接起秦楼的梦境。
幸好我还像祢衡那样不被世人所识,否则我的才华可能会被时代的轻视所欺骗。

注释

别雁:离别时的大雁,象征离愁别绪。
金笼:华丽的鸟笼,比喻束缚或囚禁。
翠襟:绿色的鸟羽,代指鸟儿。
丹觜:红色的鸟喙,形容鲜明。
魂应断:灵魂仿佛因分离而痛苦。
秦楼:古代宫殿或富人家中的楼阁,常与美梦相关。
祢衡:东汉末年才子,以直言不讳著称,此处借指不受世人赏识的人。
赚:骗取,引申为被误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禁之感,诗人通过鹦鹉的悲鸣声来表达自己被囚禁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怀念。"每闻别雁竞悲鸣"开篇即设定了愁苦的情绪,随后的"却叹金笼寄此生"则点明了诗人目前的处境,是一种对比,外界的鸟儿自由飞翔,而自己却被囚禁在金笼之中。

"早是翠襟争爱惜"一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力感。"可堪丹觜彊分明"则是说尽管鹦鹉羽毛华丽,但在诗人眼中,它的存在也是那么清晰地提醒着自己目前的困境。

接下来的"云漫陇树魂应断,歌接秦楼梦不成"两句,则是对远方和往事的一种留恋与追忆。这里的“陇树”、“秦楼”,都是遥远的地方,它们象征着诗人心中的自由与美好记忆,但这些都已经无法触及,只能在梦中寻觅。

最后两句"幸自祢衡人未识,赚他作赋被时轻"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这里的“祢衡”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度量工具,诗人用它来比喻那些不了解自己的人,而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不得已做出某种妥协,为了适应时势,被迫写作以求生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鹦鹉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幽禁之感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收录诗词(39)

秦韬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一作仲明,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 字:中明
  •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市)
  • 生卒年:882

相关古诗词

吹笙歌

信陵名重怜高才,见我长吹青眼开。

便出燕姬再倾醑,此时花下逢仙侣。

弯弯狂月压秋波,两条黄金?黄雾。

逸艳初因醉态见,浓春可是韶光与。

纤纤软玉捧暖笙,深思香风吹不去。

檀唇呼吸宫商改,怨情渐逐清新举。

岐山取得娇凤雏,管中藏著轻轻语。

好笑襄王大迂阔,曾卧巫云见神女。

银锁金簧不得听,空劳翠辇冲泥雨。

形式: 古风

采茶歌

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

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团月。

倚云便酌泉声煮,兽炭潜然虬珠吐。

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

老翠香尘下才熟,搅时绕箸天云绿。

耽书病酒两多情,坐对闽瓯睡先足。

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应愁歌欲成。

形式: 古风

独坐吟

客愁不尽本如水,草色含情更无已。

又觉春愁似草生,何人种在情田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

贵公子行

阶前莎毬绿不捲,银龟喷香挽不断。

乱花织锦柳撚线,妆点池台画屏展。

主人公业传国初,六亲联络驰朝车。

斗鸡走狗家世事,抱来皆佩黄金鱼。

却笑儒生把书卷,学得颜回忍饥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