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间即事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枝头的花已经开败,莺啼的声音也渐渐稀残;桑树上叶子渐渐稀疏,蚕也作茧三眠。
梅雨的道路总是忽干忽湿,麦收时节天气常常乍暖乍寒。
我在小村的酒店停下,喝着薄酒,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旅店的墙上题诗,也只是偶然。
只要心境怡然,全然没有尘俗杂事;即使天天粗衣淡饭,也悠闲自乐宛如神仙。

注释

乍寒乍暖:忽冷忽热。
麦秋:麦收,粮食成熟为秋。
村垆:乡村酒店。
邮:驿站、旅舍。
方寸:指心。
怡怡:和悦顺从。
粗裘:粗布衣服。
粝食:粗米饭。
地行仙:原是佛典中记载的长寿佛,后指人间安乐长寿的人。

鉴赏

这首宋诗《道间即事》是黄公度所作,描绘了江南初夏时节的乡村景象。首句“花枝已尽莺将老”,写出了花朵凋零、黄莺声渐弱的暮春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转。次句“桑叶渐稀蚕欲眠”,进一步描绘了蚕儿即将吐丝结茧的季节,体现了农事的繁忙和自然的规律。

“半湿半晴梅雨道”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特有的天气,阴晴不定,路面湿润,道路显得尤为清新。而“乍寒乍暖麦秋天”则点明此时正值麦收季节,气温变化无常,既有凉意又有暖意。

诗人身处其中,对乡村生活有着深切的体验:“村垆沽酒谁能择”,在简陋的乡村酒店买酒,选择随意,反映出生活的质朴。而“邮壁题诗尽偶然”,则表达了诗人随性题诗的乐趣,不求工整,只求情感的抒发。

最后两句“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诗人内心宁静,即使生活简朴,也能自得其乐,仿佛化身为隐逸的仙人,享受着平凡中的自在与满足。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情景,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45)

黄公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 号:知稼翁
  •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 生卒年:1109~1156

相关古诗词

慈竹

慈竹阴初合,新梢翠欲流。

晚摇千尺影,冷撼一堂秋。

笋迸苔痕拆,叶蒙山色幽。

凤凰栖息稳,端为此君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暮春宴东园方良翰有诗入夏追和

要洗襟怀万斛埃,一尊相属莫迟回。

颠狂柳絮将春去,排比荷花刺水开。

懒矣宦情甘冗长,拙于句法强追陪。

人生行乐须閒健,千古朱颜同一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漫成

时事含胡里,年华转烛间。

利名多噂沓,贫贱觉安閒。

致主知无术,归休幸有山。

茅堂一尊酒,时得慰愁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题云台寺

西风城郭尚炎威,竟日琴尊历翠微。

红尽秋林枫正落,凉生晚寺雨初飞。

相从岁月交情旧,此去尘埃会面稀。

往事惟馀故侯冢,白杨衰草露沾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