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卧有感

掠地垂帘合复开,残香一缕恋琴台。

阶前蟋蟀悲花落,槛外芭蕉报雨来。

凉夜易生秋士感,雄心未敢壮年灰。

妖氛频听延湖汉,戢乱谁为颇、牧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卧床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联“掠地垂帘合复开,残香一缕恋琴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氛围,垂帘的开合仿佛是时间的流转,而残余的香气似乎对琴台有着不舍的依恋,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意境。

颔联“阶前蟋蟀悲花落,槛外芭蕉报雨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自然界的声音——蟋蟀的鸣叫和芭蕉叶的摇动,暗示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无常,花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雨来则预示着新的开始或洗礼,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自然韵律的画面。

颈联“凉夜易生秋士感,雄心未敢壮年灰”表达了诗人面对凉夜时内心的感慨,秋天的凉意不仅触动了诗人的思绪,也让他产生了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他并未彻底放弃心中的雄心壮志,尽管岁月在催人老去,但内心的热情与追求并未熄灭,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尾联“妖氛频听延湖汉,戢乱谁为颇、牧材”则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这里的“妖氛”可能指的是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或混乱,诗人通过倾听湖汉之间的风波,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这样的乱世中,谁能成为治理国家、平息纷争的贤才?这一问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关切,也体现了他对理想人物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与容谈山东道中事,忆旧作此

登车四顾总茫茫,铃铎声中见火光。

匝地风霜冲雁阵,漫天尘土过驴纲。

琵琶客路歌红袖,林木人家恼白杨。

行尽畿南二千里,衾中缩卧类摇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同友人西城楼凭眺即事

竹城西北地势平,田园参错续海坪。

凉秋九月风怒吼,黄沙滚滚海雾腾。

朝来气暖纤尘净,睇眄中天极辽夐。

群峰缥缈列画图,巨海澄浤涵明镜。

高楼凭眺兴欲狂,振衣疑蹑千仞岗。

大呼奚奴捧斗墨,露肘颠书十数行。

题罢馀情犹未已,朋辈之中有绝技。

龙团一饮润我喉,客吹羌笛我长讴。

法曲乍聆「梅花落」,名泉又报「鱼眼浮」。

但耽雅乐与香茗,何须佳酿共珍馐。

君不见赵嘏有句艳今古,长笛横吹倚画楼。

又不见卢仝作经细评骘,七碗风生百虑休。

清音美荈各痂嗜,骚人适意何知愁。

我非骚人多坎壈,生平十事九烦忧。

秋前约侣游榕省,遍海鲸鲵迭闻警。

况当海氛迭闻警,积闷萦胸劳引领。

空有低昂七尺躯,才劣终军敢请缨。

自从游兴动中来,意马心猿常驰骋。

今日登临怀抱开,高天迥地任徘徊。

归时笑傲闺中友,聊当乘风破浪回。

形式: 古风

九芎林庄晚归即景

人影西斜暮色微,萧条满目思依依。

漫空云作糊涂态,撼树风施跋扈威。

岭背林喧寒鹊噪,溪头水急晚潮归。

回途倍觉阴霾甚,山市家家昼掩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二坪道中遇大风

冲寒惟疾走,闭口似衔枚。

飞土扬天起,狂风捲地来。

雁行低复断,猿啸急尤哀。

小憩茅亭下,相看面欲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