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二首(其一)

兀兀北窗下,嘈嘈林间鸣。

声各奏小大,谅亦随其形。

倏然气肃冽,一夕俱沈冥。

试语尘中士,细听秋虫声。

形式: 古风

翻译

独自坐在北窗下,树林间传来嘈杂的鸣叫声。
声音各自演奏着大小乐章,想必也与它们的形态相关。
忽然间,气息变得寒冷,一夜之间都沉寂下来。
试着告诉尘世间的读书人,仔细聆听这秋天虫鸣的声音。

注释

兀兀:孤独的样子。
嘈嘈:嘈杂的。
林间:树林中。
奏:演奏。
谅:大概。
沈冥:沉寂。
尘中士:尘世间的读书人。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夜晚之景的诗,通过对北窗下、林间鸟鸣声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艺术魅力。"兀兀北窗下,嘈嘈林间鸣"两句,以拟声词“兀兀”、“嘈嘈”生动地传达出夜深时鸟儿的叫声,这些声音在静谧的夜晚显得尤为突出,营造了一种孤寂而又宁静的氛围。

"声各奏小大,谅亦随其形"两句,则是对这嘈嘈之声进行进一步的描写。诗人通过“声各奏小大”来区分不同鸟儿发出的声音大小,而“谅亦随其形”则暗示每种声音都有其独特之处,仿佛在诉说着它们自己的故事。

"倏然气肃冽,一夕俱沈冥"两句,转而描绘了秋天的凉气和夜晚的深沉。"倏然"一词,形容气候突变之快,而“气肃冽”则让人感受到秋风中那股清冷的感觉;"一夕俱沈冥"则是说在短短一个夜晚间,一切都归于寂静和黑暗。

最后两句"试语尘中士,细听秋虫声",诗人的视角转向了读者(“尘中士”),邀请他们去倾听那些微小的秋虫之声。这不仅是对自然声音的欣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提倡——在忙碌和喧嚣中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之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声音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再现,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内心世界的关照与体验。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次七夕游松江韵

谪仙歌洞庭,坡翁赋赤壁。

逢时汗漫游,元不计何夕。

慨慷晞英豪,老大谩悽恻。

矧兹笠泽区,万顷混空碧。

一苇纵所如,卧虹控秋色。

云軿驾双星,银潢几经历。

柳州乞巧文,我欲为己易。

邂逅竹林贤,胸次小八极。

气胜棋声高,量宽酒杯窄。

载笑轻公侯,一閒抵金璧。

多谢简斋孙,遗诗话平昔。

二雏掖吾旁,对景亦自得。

髣髴真率会,相与鄙肉食。

驻睇芙蕖边,拟卜子云宅。

清风继三高,名利焉能役。

因誇江上人,有此坐中客。

形式: 古风

次出郊韵

支藤乘兴入春郊,梅压疏篱亚竹梢。

剩喜此行诗有料,吟来浑不费推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

次孙花翁韵

湖海几经年,论交岂偶然。

坐间尊岛佛,客里识坡仙。

解使狂心服,还羞懒腹便。

拈来唐句法,玄入小乘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次抚松韵

昂藏苍髯翁,违世号独立。

女萝千丈丝,依倚忘岌岌。

有客眠疏阴,感慨百世人。

不悟女萝累,甘为女萝亲。

猗欤山下兰,清芬传楚泽。

野蔓不可干,此道何曾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