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残雪

薄冱溪冰,微封村径,晚晴犹觉衣单。

谁拨云开,斜阳深浅螺鬟。

玉龙化去余鳞爪,尚棱棱、留与人看。

黯庭芜、瘿柏孤擎,髡竹轻弹。

抨弓洒入寒林画,衬岚光淡染,苔点浓攒。

寄语飞鸿,重来泥迹全残。

山深未改先时白,尽风尘、不涴高寒。

试凝眸、依约巢痕,枨触愁端。

形式:

鉴赏

这首《高阳台·残雪》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金兆蕃所作,描绘了一幅冬日残雪的凄美景象。

词中以“薄冱溪冰,微封村径”开篇,描绘了溪水结冰、小路被雪覆盖的寒冷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晚晴犹觉衣单”,傍晚的阳光虽能驱散一些寒冷,但衣物依然显得单薄,暗示着冬日的严寒。

接着,“谁拨云开,斜阳深浅螺鬟”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斜阳比作螺鬟,形象地描绘了夕阳在云层后若隐若现的景象,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而“玉龙化去余鳞爪,尚棱棱、留与人看”则通过想象雪后的冰凌,即使化去,其棱角依然清晰可见,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永恒。

“黯庭芜、瘿柏孤擎,髡竹轻弹”描绘了庭院中的枯草、扭曲的老柏树和被风轻拂的竹子,展现出冬日的荒凉与静谧。而“抨弓洒入寒林画,衬岚光淡染,苔点浓攒”则通过弓箭射入寒林的画面,以及淡雅的山岚与密集的苔藓,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最后,“寄语飞鸿,重来泥迹全残”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期待,希望飞鸿能够再次带来新的生机。而“山深未改先时白,尽风尘、不涴高寒”则强调了山色的纯净与高洁,即便经历了风尘的侵扰,依然保持其原有的洁白与高傲。

“试凝眸、依约巢痕,枨触愁端”则以凝视巢穴的痕迹,触动内心的忧愁,将情感推向高潮,使得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细腻。

综上所述,《高阳台·残雪》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冬日残雪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时间与生命深刻的思考。

收录诗词(133)

金兆蕃(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唐花

密幄遮风,低棚炙日,看花先为花忙。

何处春生,家家小坞深藏。

千枝一昔争红紫,漫相催、羯鼓三郎。

护珍丛、猩染围屏,鹦语文窗。

朝来开到沈酣处,也香沾茵席,艳压钗梁。

剪彩黏绒,红闺著意评量。

番风廿四寻常过,笑空花、谁是真芳。

让寒梅、绿萼新苞,翠羽低翔。

形式:

惜黄花慢.闰盦敩白石咏梅赋忆菊词,伏庐作画,为题卷尾

唳鹤惊霜。正夜阑梦醒,还结愁肠。

故园篱下,那时醉后,花忺瘦影,人惜寒香。

懒闻佳节登高近,暮帘卷、烟柳斜阳。恨正长。

泥人诉说,花外沧桑。愁心幻堕苍茫。

尽坠欢缀取,晓圃分将。

槁枝平剪,陈根浅压,凭酬倦旅,孤对幽芳。

感秋重敩泉明语,旧游地、遮莫凄凉。径未荒。

为花试釂瑶觞。

形式:

绛都春.分咏京师词人第宅,得洪稚存卷施行阁

仙猿化后。问门柳径菊,巢痕依旧。

望雨放歌,看月携尊重搔首。珠三剑七消沈久。

但光气、分明牛斗。注经笺史。丛残蠹屑,剩芬存否。

清昼。三天退食,据梧正惓惓,冰怀霜候。

梦断绛纱,泪染青袍嗟双负。红心根薄春阴厚。

待归去、云溪相守。旧时门巷幽寻,更谁酹酒。

形式:

绛都春.古藤书屋,和龙伯

覆庐运气。去天定几尺,红墙影里。

巷口树阴,户外辚声双扉启。谈诗直到冰轮起。

劝加饭、殷勤兼味。暂移家具,为花住也,梦寻乡里。

归矣。拿舟戴笠,赐书过万卷,柴门重理。

虺蔓倚风,蝶蕊堆霞前尘记。垞南垞北千竿翠。

念京洛、故应无此。只今谁问藤阴,更拈剩紫。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