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
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
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
风流高此会,晓景屡裴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中隐逸者与僧侣共度时光的画面。开篇“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设定了一个没有明月的夜晚,然而主人公依旧打开了琴案,准备弹奏,这表达了一种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紧接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文化生活的宁静与自在地位——“墙东隐者”可能是指主人公自己,而“淇上逸僧来”则表明有僧侣前来做客,这种交往无疑增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下片,“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展现了夜间的一场雅集。主人公与来访者共同品鉴茶饮,享受着诗书带来的乐趣。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满足。“风流高此会,晓景屡裴回”则表达了对这次聚会的高度评价,以及对于美好时光重复体验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高尚生活状态的理想。它不仅描绘了一个特定的夜晚场景,更是对一种文化理念和人生态度的颂扬。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继世风流在,传心向一灯。
望云裁衲惯,玩雪步花能。
交战情忘久,销魂别未曾。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古寺章陵下,潜公住几年。
安心生软草,灌顶引春泉。
寂寂传灯地,寥寥禁火天。
世间多暗室,白日为谁悬。
溪色思泛月,沿洄欲未归。
残灯逢水店,疏磬忆山扉。
夜浦鱼惊少,空林鹊绕稀。
可中才望见,撩乱捣寒衣。
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隐居。
为怜松子寿,还卜道家书。
药院常无客,茶樽独对余。
有时招逸史,来饭野中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