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隐居。
为怜松子寿,还卜道家书。
药院常无客,茶樽独对余。
有时招逸史,来饭野中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开篇“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隐居”表明诗人脱离了喧嚣,选择了一种远离尘世的生活方式。接着,“为怜松子寿,仍卜道家书”,诗人关心身边自然界的生命,如松树,并且通过占卜来寻求智慧,这里体现出诗人对道家的向往和追求。
“药院常无客,茶樽独对余”则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孤寂与宁静。药院是古代僧家用以治疗疾病的地方,此处形容其空旷无人,而诗人独自一人品着简单的茶樽,这种境况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情怀。
最后,“有时招逸史,来饭野中蔬”显示了诗人的生活虽然隐居,但并非完全隔绝于世。偶尔会邀请友人如李少府(即李白)一同享受大自然中的简单乐趣,如野外的粗茶淡饭。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心境。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架石通霞壁,悬崖散碧沙。
天晴虹影渡,风细练文斜。
举陟幽期阻,沿洄客意赊。
河梁非此路,别恨亦无涯。
灯心生众草,因有始知芳。
綵妓窗偏丽,金桃动更香。
花惊春未尽,焰喜夜初长。
别后空离室,何人借末光。
缥竹湘南美,吾师尚毁形。
仍留负霜节,不变在林青。
每入杨枝手,因谈贝叶经。
谁期沃州讲,持此别东亭。
闲阶夜雨滴,偏入别情中。
断续清猿应,淋漓候馆空。
气令烦虑散,时与早秋同。
归客龙山道,东来杂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