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深之

文章何必拟卿云,笔砚无功钱有神。

明月能招山入户,幽花不与世争春。

百年亭馆几兴废,十载交游半故新。

过眼荣华何足较,青门试问种瓜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何必模仿那高洁的卿云,文笔和砚台都难以显功,金钱却有神奇力量。
明亮的月光能引山入屋,幽静的花朵不与世俗争艳。
百年间亭馆兴衰变换,十年交往中一半老友成新人。
眼前繁华荣耀有何值得比较,不如去问青门外种瓜的人。

注释

何必:不必。
拟:模仿。
卿云:比喻高尚的人品或理想。
笔砚:文具,代指写作。
钱有神:金钱有神奇的力量。
明月:明亮的月亮。
招:吸引。
山入户:山仿佛被月光吸引进入屋内。
幽花:幽静的花朵。
世争春:与世俗争春天的美丽。
百年亭馆:历经百年的亭台馆舍。
几兴废:经历了多次兴盛和衰败。
十载交游:十年的交往。
半故新:一半的老朋友已经成了新相识。
过眼:转瞬即逝的。
荣华:繁华和荣耀。
何足较:不值得比较。
青门:古代长安城的东门,这里泛指城市郊外。
种瓜人:种地的人,象征朴实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末元初的诗人于石所作,名为《次韵徐深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文学创作和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

"文章何必拟卿云,笔砚无功钱有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艺创作的看法,不主张盲目模仿他人的风格,而是强调每位作者都应该有自己的才华和灵感。"笔砚"指代书写工具,"钱"则象征着财富或外界的干预,诗人认为真正的文学创作不应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只要内心有灵感,就能创作出佳作。

"明月能招山入户,幽花不与世争春。"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其中"明月"象征着清澈和光明,而"招山入户"则是比喻诗人心灵深处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幽花"指那些不为世俗所注意的小小野花,它们不与春天争艳,体现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自在生活态度的赞赏。

"百年亭馆几兴废,十载交游半故新。" 这两句反映出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情怀。"百年亭馆"指代历史的沧桑,"十载交游"则是诗人对友情和人生的感慨,其中"半故新"表达了对旧友新知之间关系变化的感受。

"过眼荣华何足较,青门试问种瓜人。"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世俗的功名富贵持有超然态度,认为这些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值一提。而"青门试问种瓜人"则可能隐喻着诗人对真正生活智慧和人生真谛的追求。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在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潘天英自感

处士柴桑屋,将军细柳营。

穷通观世变,离合见人情。

花不求春艳,器当思晚成。

窝中足安乐,何必传无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江山送客次韵

依依柳色黯江亭,酒味离愁孰重轻。

携手忍看分手处,别时争似见时情。

百年离合悲欢事,一笑东西南北程。

芳草斜阳渺无际,何当重问白鸥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自述

大儿不学小儿痴,四十头颅已可知。

道胜自然贫亦乐,气充不与貌俱衰。

三杯徐邈圣贤酒,一卷渊明甲子诗。

满眼世情从厚薄,此心当与古人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自笑

归来更读十年书,自笑今吾即故吾。

栗里溪山晋处士,桐江风月汉狂奴。

种梅添得诗多少,爱菊何拘酒有无。

随分生涯聊尔耳,门前应免吏催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