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儿不学小儿痴,四十头颅已可知。
道胜自然贫亦乐,气充不与貌俱衰。
三杯徐邈圣贤酒,一卷渊明甲子诗。
满眼世情从厚薄,此心当与古人期。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于石所作,名为《自述》。整首诗以平和淡远的笔调,深刻地展现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学问追求以及对待世事态度的独到见解。
“大儿不学小儿痴,四十头颅已可知。”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自我提升的决心,即使到了四十岁这个年纪,也仍旧保持着对学问的追求和热爱。这里“大儿”指的是成年的智者,而“小儿痴”则是形容初学之人的天真烂漫,意在强调知识永无止境。
接着,“道胜自然贫亦乐,气充不与貌俱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即使在贫穷中也能找到快乐。这里“道胜”指的是道德高尚,而“气充”则是形容精神状态的饱满,说明外界的困顿并未影响到诗人的内在修养。
“三杯徐邈圣贤酒,一卷渊明甲子诗。”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古代圣贤和文学名篇的向往。这里的“三杯”指的是品味高深的意境,而“一卷”则是形容诗人的阅读和思考,徐邈、圣贤、渊明均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或典籍,显示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尊崇。
最后,“满眼世情从厚薄,此心当与古人期。”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待世间万象的态度,以及对自己内在世界的坚守。这里“满眼”形容目睹一切,而“此心”则是指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古人”相期,表明诗人愿意与那些有道德、有修养的前贤后圣保持精神上的沟通和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自述》通过对个人修为、学术追求以及对世事的态度进行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崇尚高远的个性特点。
不详
归来更读十年书,自笑今吾即故吾。
栗里溪山晋处士,桐江风月汉狂奴。
种梅添得诗多少,爱菊何拘酒有无。
随分生涯聊尔耳,门前应免吏催租。
西湖胜概甲东南,满眼繁华今几年。
钟鼓相闻南北寺,笙歌不断往来船。
山围花柳春风地,水浸楼台夜月天。
士女只知游赏乐,谁能轸念及三边。
青云不在金华巅,白云孤起金华岑。
百世相传勉斋学,四书谁识晦翁心。
水流盘涧自深浅,月照北山无古今。
人问故庐何处是,门前松桂蔚成林。
明月成三友,青山结四邻。
家贫猿执爨,林静鸟司晨。
好竹能医俗,幽花不媚人。
盘餐何所有,春韭与秋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