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观音岩所见之景,以及其内心的感受。首句“青玉坛前枕雨眠”,以“青玉坛”为背景,形象地展现了诗人静卧于雨中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会仙桥上更茫然”,诗人站在会仙桥上,四周景象一片迷茫,似乎在寻找着某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乞修枯竹时燃火,驻我孤筇且听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他希望在枯竹旁点燃篝火,独自一人静听泉水潺潺,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净化。
“葛袂笼云浑欲湿,芒鞋踏石不禁穿”,通过衣物和鞋子的状态,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湿润与险峻,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即使衣袂被云雾打湿,芒鞋在石头上留下痕迹,也无法阻挡他前行的脚步。
最后,“山灵若靳重来约,耐可归槎夕照边”,诗人似乎在与山灵对话,表达了一种对再次造访此地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他渴望再次回到这片让他心灵得到慰藉的地方,但又深知时光易逝,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的过程。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