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发燥闻君响泮宫,玉溪旴水限西东。
惜哉宴罢瑶池晚,乃在崇台拜下风。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王奕所作,名为《再和韵上石塘吴(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往昔繁华盛景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落寞。
“发燥闻君响泮宫”,这里用了“响”字来形容声音的回荡,通过听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作者似乎在诉说着他对过往某个时刻或场合的声音记忆,这种声音是与“泮宫”相关联的,而“泮宫”常指帝王所居之处,代表着权力和繁华。
“玉溪旴水限西东”,这里的“玉溪”、“旴水”都是描绘自然景观的手法,用以突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水流在山谷间蜿蜒曲折,就像时间一样,在不断地流转着,划分了空间中的东西。这种景象给人以宁静与永恒之感。
“惜哉宴罢瑶池晚”,“宴罢”指宴会结束,“瑶池”则是神话中仙境的名字,常用来比喻帝王或高官的盛大宴席。这句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惆怅,那种宴会的热闹与繁华已经不再,而现在只剩下暮色中的寂寞。
“乃在崇台拜下风”,“崇台”指的是高台或楼阁,“拜下风”则意味着向低处甚至是地面行礼,表达了一种谦逊和敬畏之心。这里的“下风”可能暗喻了时光的流转,以及对不可抗力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间盛宴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中的落寞和无常。诗中充满了对历史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个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渺小与无力。
不详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破笈兵韬久已焚,床头仅有易书存。
一观周礼归来后,依旧白云深闭门。
岭入青天不可梯,六飞到此尽遭迟。
异哉犹有秦皇马,回向庭前化鹿儿。
师生高掠二山名,千载谁云道义轻。
岳府柏林风雨夜,琅然犹带读书声。
南岸客来过北岸,浙山尽处见闽山。
清秋井邑棋枰里,落日汀洲画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