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冬夜不寐写怀用稼轩同父倡和韵

已矣何须说。笑乐安、彦升儿子,寒天衣葛。

百结千丝穿已破,磨尽炎风腊雪。

看种种、是余之发。

半世琵琶知者少,枉教人、斜抱胸前月。

羞再挟,王门瑟。黄皮裤褶军装别。

出萧关、边笳夜起,黄云四合。

直向李陵台畔望,多少如霜战骨。

陇头水、助人愁绝。

此意尽豪那易遂,学龙吟、屈煞床头铁。

风正吼,烛花裂。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词以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冬夜不寐时的内心世界。开篇"已矣何须说",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自嘲,仿佛在说过去的不如意无需多言。接下来,词人提到彦升的儿子,寒天里穿着单薄的葛衣,形象地刻画了生活的艰辛和自身的落魄。

"百结千丝穿已破,磨尽炎风腊雪",通过衣物的破旧和天气的严寒,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困苦。"看种种、是余之发",借白发之多,暗示岁月流逝和人生的沧桑。词人感叹自己半生如同琵琶般鲜为人知,只能独自怀抱忧愁,甚至羞于提及过去的荣华。

下片转而描述军旅生涯,"黄皮裤褶军装别",形象地描绘了边关的艰苦环境。夜晚的边笳声和黄云四合,增添了凄凉气氛。词人遥望李陵台,感叹战骨如霜,表达了对战争残酷和生死离别的感慨。

"此意尽豪那易遂",词人抒发壮志难酬的无奈,试图模仿龙吟,却发现自己连床头的铁都无法轻易激发出豪情。最后以"风正吼,烛花裂"作结,以自然景象象征内心的激荡与挣扎,整个词情感深沉,意境悲壮。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江南春.本意和倪云林原韵

风光三月连樱笋。美人踌躇白日静。

小屏空翠飐东风,不见其馀见衫影。

无端料峭春闺冷。忽忆青骢别乡井。

长将妾泪黦红巾。愿作征夫车畔尘。

人归迟,春去急。雨丝满院流光湿。

锦书道远嗟奚及。坐守吴山一春碧。

何日功成还马邑。双倚枇杷花树立。

夕阳飞絮化为萍。揽之不得徒营营。

形式: 词牌: 秋风清

夏初临.本意

中酒心情,拆棉时节,瞢腾刚送春归。

一亩池塘,绿阴浓触帘衣。柳花搅乱晴晖。

更画梁、玉剪交飞。贩茶船重,挑笋人忙,山市成围。

蓦然却想,三十年前,铜驼恨积,金谷人稀。

划残竹粉,旧愁写向阑西。惆怅移时。

镇无聊、搯损蔷薇。许谁知。细柳新蒲,都付鹃啼。

形式: 词牌: 燕春台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其三)

何人又唱安公子,汉苑烟浓。

魏寝霜封,犵岭蛮乡一万重。

雪消巴蜀添春水,谁驾艨艟。

陡起鱼龙,此夜横江有阿童。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其一)

今年明月无情甚,偏向江东。

只照军容,不放银花万树红。

凤城飞下征南骑,一片刀弓。

铁甲呼风,愁杀思乡沈侍中。

形式: 词牌: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