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暖卧摩绵褥,晨倾药酒螺。
昏昏布裘底,病醉睡相和。
末疾徒云尔,馀年有几何。
须知差与否,相去校无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酬梦得见喜疾瘳》。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病愈后的喜悦之情和对生活的享受态度的诗句。
“暖卧摩绵褥,晨倾药酒螺。” 这两句描写了早晨温暖的床褥,及用药酒来调养身体,营造出一种安逸舒适的氛围。这里的“药酒”可能是古代的一种养生饮品,也可能是指治疗疾病用的药物。
“昏昏布裘底,病醉睡相和。”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恢复健康后,能够安然入睡的情景。“昏昏”形容夜深或天色昏暗,“布裘”则可能指的是被褥或者是床上的装饰物。这里的“病醉”并非真的醉酒,而是形容在疾病中休息时那种恍惚如醉的状态。
“末疾徒云尔,馀年有几何。”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疾病的回忆和对未来岁月的无常感。这里的“末疾”指的是刚刚痊愈的病,“馀年”则是指剩余的寿命,而“有几何”则是在询问这短暂的人生还能持续多久。
最后两句“须知差与否,相去校无多。” 强调了对健康状态的关注和珍惜,因为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界限是模糊且容易转换的。这里的“须知”意味着必须要知道,“差与否”指的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微妙差别,而“相去校无多”则是在告诫自己要及时关注身体状态,因为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健康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吾衰寡情趣,君病懒经过。
其奈西楼上,新秋明月何。
庭芜凄白露,池色澹金波。
况是初长夜,东城砧杵多。
焰细灯将尽,声遥漏正长。
老人秋向火,小女夜缝裳。
菊悴篱经雨,萍销水得霜。
今冬煖寒酒,先拟共君尝。
岁阴生计两蹉跎,相顾悠悠醉且歌。
厨冷难留乌止屋,门闲可与雀张罗。
病添庄舄吟声苦,贫欠韩康药债多。
日望挥金贺新命,俸钱依旧又如何。
碧簟绛纱帐,夜凉风景清。
病闻和药气,渴听碾茶声。
露竹偷灯影,烟松护月明。
何言千里隔,秋思一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