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巩栗斋丰翠蛟亭

众峰抱苍龙,蟠屈翠蛟水。

放之两崖閒,奔汹不得止。

涛澜生席上,雷雹转石底。

恍疑天柱摇,将拔阴洞起。

苏公雄气压,诗骨得山髓。

指麾驱鲲鲸,赫奕动箕尾。

纷纷下土人,蚁垤自封侈。

骤观目睛眩,笔坠汗流泚。

坐令空谷啸,声彻霄汉里。

君来松根吟,仙者相去咫。

老蛟破锁出,馀怒犹未已。

决开涧千丈,散作雾五里。

今年溪湖乾,草树生意靡。

寸泉落山苗,灵药起垂死。

遗吾云子饭,报汝青玉几。

野人寻泉窦,筒坏方复理。

泓然山巅池,冬夏常若此。

形式: 古风

翻译

群峰环绕如苍龙,翠绿的蛟龙盘曲在水中。
它被放置在两岸之间,波涛汹涌无法停歇。
浪花仿佛在席上翻腾,雷鸣和冰雹在石底滚动。
恍惚间怀疑天柱在摇晃,要将阴暗的地洞唤醒。
苏公的豪迈之气压倒一切,他的诗才汲取了山的精髓。
他指挥着巨大的鱼龙,光芒照耀如同箕尾星闪耀。
凡夫俗子们忙于尘世,自以为是地封疆占地。
乍一看令人眼花缭乱,提笔写作汗流浃背。
他的诗作让山谷回荡,声音直冲云霄。
您来到松根吟诵,仿佛仙人近在咫尺。
老蛟挣脱束缚而出,余怒未消。
它冲开千丈深涧,化作五里长的雾气。
今年溪湖干涸,草木生机不再。
点滴泉水滋润山苗,灵药在垂死之际复苏。
他赠我云子饭,回报以青玉几案。
乡野之人寻找泉源,破损的竹筒还需修复。
山顶的池塘清澈见底,冬夏如一。

注释

苍龙:形容群峰环绕的景象。
蟠屈:盘旋曲折。
涛澜:大浪。
雷雹:比喻浪涛声。
天柱:形容山峰。
苏公:指诗人苏轼。
雄气:豪迈的气势。
山髓:山的精华。
箕尾:星宿名,象征威严。
蚁垤:比喻尘世中人的渺小。
笔坠:写诗时手部动作停滞。
啸:山谷回声。
咫:古代长度单位,极言距离近。
涧:山谷中的溪流。
雾:形容水汽弥漫。
乾:干涸。
垂死:接近死亡。
云子饭:比喻珍贵的食物。
泉窦:泉眼。
泓然:形容水深而清。

鉴赏

这首宋代赵汝谠的《和巩栗斋丰翠蛟亭》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山水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将山峰比作苍龙盘曲,翠绿的水流如蛟龙翻腾,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他进一步描述了水流在两岸间奔涌不息,激起的涛澜如同席上的惊涛骇浪,雷雹般的声响震动山石,仿佛天柱摇动,阴洞欲出。

诗人赞美了苏公(苏轼)的雄浑诗才,认为其作品深得山川之精髓,能驾驭宏大意象,如同驱使鲲鲸般豪迈。他批评世人目光短浅,与苏公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接着,他描绘了自己在亭中吟咏的感受,仿佛与仙人相近,蛟龙出窍的余威仍在,引发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瀑布,滋润了干涸的溪湖,使得草木重焕生机。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激之情,承诺将云子饭赠予山泉,象征着回报自然的恩赐。他还提到修复破损的取水工具,以及山巅常年如一的清泉,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收录诗词(31)

赵汝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屈原祠

忠深独逢尤,怨极翻作歌。

岂云嗜好异,奈此芳洁何。

郢都值末造,听惑贤佞讹。

令尹专国事,君王信秦和。

内思谋谏尽,旁困谗嫉多。

秉道身必斥,徇时则同波。

我生帝降直,臣节安敢颇。

痛心易激烈,危步难逶迤。

忍观宗绪坠,去复念本柯。

采藻或涧滨,茹芝亦岩阿。

下将从彭咸,终已投汨罗。

湘水碧湛湛,湘山郁峨峨。

昔存怀沙恨,今见垂纶过。

仲夏草树蕃,初华粲莲荷。

禅栖寄幽祀,羁思发长哦。

风雅尚遗音,景宋寖殊科。

远游一感叹,白首留江沱。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岳麓寺

霁景映苍麓,岚光泛层峦。

清和惬幽步,窈缭穷遐观。

偶与文会俱,未觉心赏阑。

一窗奥明具,万象高下宽。

城郭隐沙际,庙宫见林端。

引涧日流厨,取泉时出山。

摩挲云杉去,惆怅烟竹寒。

嘤鸣感伐木,肥遁思考槃。

邹公有荒台,百世名不刊。

悠悠湘波去,使我空长叹。

形式: 古风

直州

时潦汇众川,朝暾耀中洲。

岸回挐音急,水抱禅宇幽。

竹树相覆带,云沙更荡浮。

估船乘波发,渔艇沿潭游。

他屿亦可登,爱此所览周。

东轩既延伫,西阁复夷犹。

归求种嘉橘,老欲守故丘。

贾谊何远去,屈原竟深投。

俗卑忌才高,世浊憎多修。

请将招隐作,往和沧浪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郁孤台

杖藜登高台,四远披天风。

清川漾光远,碧嶂含姿浓。

闾井满后前,雉谯夹西东。

雄为一州表,阔会群境从。

摧颓久笼鹤,迅逸遐征鸿。

矫首望丹阙,烟氛多翳蒙。

南方少佳月,竟岁四五逢。

稍喜今夕霁,迥当凉秋中。

衰影朗在照,空庭恣鸣蛩。

石栏叶露下,吟思殊未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