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屋里,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注释

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
萧萧:落叶声。
散:散播﹑散发。
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
淅淅:风声。
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
掩,铺散,遮盖。
黄华:指菊花。
华,同“花”。
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
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
暂:顿时。

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咏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个人的孤寂心境。首句“凉叶萧萧散雨声”以落叶和细雨声渲染出秋日的凄清,"虚堂淅淅掩霜清"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与寒冷。"黄华自与西风约"借菊花与秋风的约定,暗示时光流逝,诗人自己却已年华老去,“白发先从远客生”表达了漂泊异乡的孤独和岁月催人老的感慨。

"吟似候虫秋更苦",诗人以秋虫的哀鸣比喻自己的愁苦吟唱,"梦和寒鹊夜频惊"则写梦境中被寒鹊的叫声惊醒,加深了夜晚的孤寂。最后两句“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家山眼暂明”,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希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哪怕只是短暂的视线明亮。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景的描绘和自我情感的抒发,展现了金末元初时期一个游子的思乡之情和人生沧桑之感。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晋溪

石蹬云松著色屏,岸花汀草展江亭。

青瑶叠甃通悬瓮,白玉双龙掣迅霆。

地脉何尝间今昔,尾闾真解泄沧溟。

乾坤一雨兵尘了,好就川妃问乞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眼中

眼中时事益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

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

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

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雁门关外

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

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