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忆家

汩汩流光长远客,年年秋至是离家。

孤城入夜寒更迥,霜月满天归梦赊。

摵摵老桐风后叶,娟娟疏菊雨残花。

茅檐布被犹无力,长走尘埃真可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流水照亮远方的旅人,每年秋天都意味着离家远行。
孤寂的城市在夜晚显得更加寒冷,霜月高挂,归乡之梦遥远而难以实现。
老桐树在秋风后落叶沙沙作响,稀疏的菊花在雨后凋零残花摇曳。
简陋的茅屋内,破旧的布被仿佛连保暖的力量都没有,长久奔波在尘土中实在令人感叹。

注释

汩汩:形容流水声。
长远客:指远方的旅人。
孤城:孤立的城市。
寒更迥:寒冷的夜晚格外漫长。
摵摵:形容落叶声。
娟娟:形容姿态美好。
尘埃:比喻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切的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秋天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汩汩流光和长远客的形象,传达了自己作为旅人每到一年一度的秋季便会倍感离家之苦。孤城入夜,更增添了一份寒冷与寂寞,而霜月满天,则是诗人梦回故乡时所见的景象,透露出一种不舍和怀旧的情愫。

摵摵老桐风后叶,娟娟疏菊雨残花,是对自然景物细腻描写,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老桐在秋风之后依然坚守,疏菊在秋雨过后尚存,可见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些自然景物一样,坚韧不拔,即便是在外漂泊的生活中。

最后两句“茅檐布被犹无力,长走尘埃真可嗟”,则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愁。茅檐即草制的床褥,布被即是用布料做成的被子,可见诗人的生活状况并不富裕,而“犹无力”则透露出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力感。而“长走尘埃真可嗟”,则是对自己漂泊天涯,行走在漫长而又充满尘土的道路上的深刻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归属与安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个人的无力和悲凉。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秋日游柯市

柯市渔樵暮,游人落落稀。

肩禾新穫野,炷火欲鸣机。

草木经寒雨,川原淡夕晖。

北归吾敢必,身世正多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秋日登海州乘槎亭

海上西风八月凉,乘槎亭外水茫茫。

人家日暖樵渔乐,山路秋晴松柏香。

隔水飞来鸿阵阔,趁潮归去橹声忙。

蓬莱方丈知何处,烟浪参差在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兴

薄云蔽日晚悠悠,檐雨萧萧急未收。

佳树已彫今岁叶,西风还是去年秋。

蹉跎不奈时惊客,牢落惟凭酒散愁。

多病支离欣得睡,晚来凉气满衾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怀次韵晁应之三首(其三)

清秋万里兴,力疾上层台。

岁熟雉兔饱,风高榆柳摧。

晚篁元自绿,幽菊为谁开。

寂寞无人问,乡书久不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