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夜眠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寒冷的秋季夜晚,有一位悠闲的老翁。
他躺下很晚,熄灭灯光后,在雨声中沉睡。
炉灰在瓶中仍留有余温,香料加在暖被中,笼住温暖。
清晨天晴了,但天气依旧寒冷,他未起床,只见满阶的红霜落叶。

注释

三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深秋时节。
安闲:安宁清闲。
卧迟:睡觉时间晚。
灯灭后:熄灯之后,表示夜深。
睡美:睡得香甜。
灰宿:熄灭的炉灰,表示夜晚已过。
温瓶火:瓶中保留的余火,用于保暖。
香添:添加香料,可能用于助眠或增加室内香气。
煖被笼:暖和的被窝。
晓晴:早晨天晴。
寒未起:因天气寒冷而未起床。
霜叶:覆盖着霜的树叶。
满阶红:台阶上铺满了红色的落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安逸的秋夜睡眠图景。开篇“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两句,既点出了季节,又塑造了一个悠然自得的老者形象。“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写出老人在灯熄灭之后,伴随着悦耳的雨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接下来的“灰宿温瓶火,香添煖被笼”两句,则细腻地描绘了室内的温馨与舒适。

最后,“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展现了清晨的宁静,霜叶覆盖的庭院呈现出一片冷艳之美。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安详氛围,体现了作者对于平淡生活的珍视与享受。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秋思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秋斋

晨起秋斋冷,萧条称病容。

清风两窗竹,白露一庭松。

阮籍谋身拙,嵇康向事慵。

生涯别有处,浩气在心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秋晚

烟景澹濛濛,池边微有风。

觉寒蛬近壁,知瞑鹤归笼。

长貌随年改,衰情与物同。

夜来霜厚薄,梨叶半低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秋寒

雪鬓年颜老,霜庭景气秋。

病看妻检药,寒遣婢梳头。

身外名何有,人间事且休。

澹然方寸内,唯拟学虚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