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川晚色澹烟浮,不觉潮生水倒流。
人语津亭灯火闹,客帆椎鼓过沙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江景图。首句"一川晚色澹烟浮",写夜晚江面宁静而略带淡淡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朦胧的氛围。"不觉潮生水倒流",诗人通过描绘潮水悄然涌动,水面仿佛倒流,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微妙变化。
接下来两句"人语津亭灯火闹,客帆椎鼓过沙洲"则转向了人间活动。津亭处人声鼎沸,灯火通明,显示出码头的热闹与繁华;而远处的客船则敲响椎鼓,声音穿透夜空,划破静谧,驶过沙洲,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江边的景象,动静结合,既有自然景色的恬淡,又有人间烟火的热闹,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不详
(一一三七~一二二四)。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风色萧萧日色晴,晚潮未到水波平。
系槎艇子关蓬睡,不管溪南唤渡声。
玉轮推上暮云端,金蹙波心一片澜。
隐隐渔舟横绝去,何人江岸倚楼看。
十日江头一向风,差差寒浪白吹空。
渔舠轾小不如叶,信意低昂风浪中。
牧孺樵童不管春,乱攀曾不比荆榛。
那知立马江南客,一萼真香泪一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