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飘零何处是通津,陆有飞蓬水有蘋。
赋禀但随升斗禄,姓名常后百千人。
趋炎未肯施先足,耐冷何须便曲身。
祗有鸣埙恐难继,此心端欲避芳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次蘋字韵即事》。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感慨和对未来前途的担忧。
"飘零何处是通津,陆有飞蓬水有蘋。"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困顿与无奈,以及对远方或理想境界的向往。"飘零"形容尘世的混乱和个人的迷茫,"通津"则指通向彼岸的路径,而"陆有飞蓬水有蘋"则是借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挑战。
"赋禀但随升斗禄,姓名常后百千人。"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态度,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赋禀"指的是官职或俸禄,"但随升斗"意味着这些都只是跟随时间的推移而来去自如,而"姓名常后百千人"则表达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和易忘。
"趋炎未肯施先足,耐冷何须便曲身。"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的坚持与独立的人格特质。在炎热的夏天不急于伸脚,在严寒的冬日也不轻易弯腰,这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自我要求,也反映出诗人不随波逐流、保持个性和原则的态度。
"祗有鸣埙恐难继,此心端欲避芳尘。"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前途的担忧,以及希望脱离世俗纷争的心愿。"祗有鸣埙"指的是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发出清高的声音,而"恐难继"则是对这种声音能否持续的担心;"此心端欲避芳尘"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纯洁之心,远离世间的喧嚣与污浊。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形象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
不详
憔悴非同十载前,旅酬那复似初筵。
蜜房羽客非无课,木局枯棋亦任缘。
得酒且思陪笑语,著诗终欲共林泉。
北坛居士新登拜,租得茶山又一年。
忆昨越溪曲,官梅正发时。
追随连日饮,酬唱几篇诗。
淡伫看人意,清香许自知。
凭谁将恨寄,为说鬓成丝。
幽芳不弄妍,人意自推先。
比德人间愿,同心事外贤。
香因天力与,名自楚词传。
桃李多颜色,相逢不敢鲜。
我贫难致远,得此有夤缘。
弟为兄身老,书来意已传。
扶衰惟献直,入手不随圆。
偶向醉中别,如何不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