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廷璋还南都

南国衣冠子胜流,相逢便与啖元脩。

初怪眼中无皂白,岂知皮里有春秋。

交游独我联貂尾,廊庙何人重笔头。

一寸丹心危欲折,梦魂夜夜绕龙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邹智的《送夏廷璋还南都》表达了对友人夏廷璋的赞赏和对其即将返回南方都城的关切。首句“南国衣冠子胜流”描绘了夏廷璋出身名门,才德出众,如同南方士人的佼佼者。次句“相逢便与啖元脩”则写出了诗人与夏廷璋的深厚友情,相聚时畅谈学术,共享美食。

“初怪眼中无皂白,岂知皮里有春秋”这两句通过转折,赞美了夏廷璋看似简单直率,实则深藏不露,富有智慧和洞察力。接着,“交游独我联貂尾”表达了诗人对夏廷璋在社交场合中独特的地位和才华的认可,而“廊庙何人重笔头”则暗示了对朝廷中识人不明、忽视贤才的批评。

最后两句“一寸丹心危欲折,梦魂夜夜绕龙楼”揭示了诗人对夏廷璋忠诚报国之心的担忧,以及自己对友人未来命运的牵挂,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期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含蓄,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23)

邹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秋囦。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号:立斋
  • 籍贯: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
  • 生卒年:1466—1491

相关古诗词

同乡李大器先生试教官不第受散官以归此虽旧例然待常调者多恋恋不忍舍先生此举亦为奇特云

玉河寒溜隔桥鸣,共立桥边恰五更。

逸鸟岂能粘以网,化虫犹自挶于茎。

道乡居士何年定,少室山人此日成。

老马似知离别意,徘徊柳下到天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偶得寒疾一汗而愈寄伯瞻

此身本与两仪齐,造化谁云是小儿。

必有事焉元自欠,罔之生也竟何为。

华陀自古真难遇,邹浩从今不用悲。

却恐故人疏太甚,枯梅无复长新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邓秋官进贺还南都

君王不受群臣贺,万国人心又一醒。

虞舜自能敦大本,伯夷正好播祥刑。

谁家北斗兼南斗,此日长亭复短亭。

马上乱将疏柳折,不知寒日下林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二十夜会饮汤侍御家次其韵

过尽元宵更此灯,太平乐事几人曾。

极知鳌禁终雄立,岂谓虬髯已勃兴。

诗自春来初试笔,酒缘病后却粗能。

夜深明月真如洗,十二阑干取次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