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韦曲山寺

鹊岩烟断玉巢欹,罨画春塘太白低。

马踏翠开垂柳寺,人耕红破落花蹊。

千年胜概咸原上,几代荒凉绣岭西。

碧吐红芳旧行处,岂堪回首草萋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鹊岩之上烟雾消散,玉巢倾斜,美景如画的春塘显得格外低沉。
马蹄踏过翠绿的柳树环绕的寺庙,人们在落花小径中耕作。
千年壮丽的景象在咸原上展现,绣岭西边历经了几代的荒凉。
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只剩下绿色植物,怎能忍心回首那满目凄凉的草木。

注释

鹊岩:形容山岩像喜鹊的巢穴。
烟断:烟雾消失。
玉巢:比喻精致的居所。
欹:倾斜。
罨画:色彩鲜明如画。
春塘:春天的池塘。
太白低:指天上的月亮低垂。
翠开:翠绿的柳叶舒展。
垂柳寺:柳树环绕的寺庙。
红破:红色的花朵盛开。
落花蹊:落花缤纷的小路。
千年胜概:千年的壮丽景象。
咸原:广阔的平原。
荒凉:荒芜冷清。
绣岭:色彩斑斓的山岭。
碧吐红芳:绿色植物中绽放着红色花朵。
旧行处:过去曾经走过的道路。
岂堪:怎能忍受。
回首:回头看。
草萋萋:草木茂盛,形容荒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春日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时间流逝与自然变迁之间的关系。诗人谭用之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韦曲山寺的静谧与荒凉,并透露出岁月更替中的一丝感慨。

“鹊岩烟断玉巢欹,罨画春塘太白低。”开篇即设立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鹊岩之上,烟霭缥缈,如同玉巢一般悬挂;而罨网般的地势蜿蜒,构成一幅生动的春日山塘图,其中“太白低”四字,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预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沉静与俯瞰。

“马踏翠开垂柳寺,人耕红破落花蹊。”这里,诗人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示了生命力与时间流逝之间的对比。马蹄踏过的翠绿之地与人工耕作中散落的花瓣,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春天的繁华与生生不息。

“千年胜概咸原上,几代荒凉绣岭西。”诗至此处,时间跨度扩展到了千年,历史的沉重感油然而生。咸原之上,历经沧桑;而绣岭以西,更是荒凉连连,这些景象共同构筑了一幅宏大而深远的历史画卷。

“碧吐红芳旧行处,岂堪回首草萋萋。”末句中,“碧吐红芳”四字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致,但随即转向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诗人似乎在提醒读者,对于那些已经过去、无法挽回的时光,我们只能心存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生命流逝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悟。其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是一篇饱含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45)

谭用之(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江上闻笛

谁为梅花怨未平,一声高唤百龙惊。

风当阊阖庭初静,月在姑苏秋正明。

曲尽绿杨涵野渡,管吹青玉动江城。

临流不欲殷勤听,芳草王孙旧有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江边秋夕

千钟紫酒荐菖蒲,松岛兰舟潋滟居。

曲内橘香江客笛,字中岚气岳僧书。

吟期汗漫驱金虎,坐约丹青跨玉鱼。

七色花虬一声鹤,几时乘兴上清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江馆秋夕

耿耿银河雁半横,梦欹金碧辘轳轻。

满窗谢练江风白,一枕齐纨海月明。

杨柳败梢飞叶响,芰荷香柄折秋鸣。

谁人更唱阳关曲,牢落烟霞梦不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约张处士游梁

莫学区区老一经,夷门关吏旧书生。

晋朝灭后无中散,韩国亡来绝上卿。

龙变洞中千谷冷,剑横天外八风清。

好携长策干时去,免逐渔樵度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