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病起见苔钱,规模遍地圆。
儿童扫不破,子母自相连。
润屋何曾有,缘墙谩可怜。
虚教作铜臭,空使外人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长于幽静角落的苔藓图景。"病起见苔钱,规模遍地圆",诗人在病愈后看到青翠的苔藓像钱币一样铺满了地面,它们有序而成熟,仿佛自然间也能形成规律和秩序。
接下来的两句"儿童扫不破,子母自相连"则表达了一种生命力与亲情的温馨。儿童在玩耍时即使无意中打扰了苔藓,也无法破坏它们的生长,而这也象征着母亲与孩子之间自然而然的联系,体现出一种生命连绵不绝的情感。
"润屋何曾有,缘墙谩可怜"则描写了一种环境和生物共存的景象。苔藓在湿润的屋檐或墙壁上生长,虽然它们渺小而无声,却也显得格外可怜,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中弱小生命的同情与关怀。
最后两句"虚教作铜臭,空使外人传"则表达了一种对世俗教育或虚伪之词的批判。这里的“铜臭”可能指的是那些不切实际、空洞无物的教导,这些教诲就像是被过度渲染和夸大,结果只会让人感到厌烦,并且这种教育并没有真正的意义,只是徒劳地传播给外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生长以及自然界中微小生命尊严与价值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虚伪教育的批判态度。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病起见庭石,岂知经夏眠。
不能资药价,空自作苔钱。
翠忆蓝光底,青思瀑影边。
岩僧应笑我,细碎种阶前。
病起见庭竹,君应悲我情。
何妨甚消瘦,却称苦修行。
每谢侵床影,时回傍枕声。
秋来渐平复,吟绕骨毛轻。
病起见庭柏,青青我不任。
力扶乾瘦骨,勉对岁寒心。
韵谢疏篁合,根容片石侵。
衰残想长寿,时倚就闲吟。
病起见庭莎,绿阶傍竹多。
绕行犹未得,静听复如何。
蟋蟀幽中响,蟪蛄深处歌。
不缘田地窄,剩种任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