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念奴娇赋云溪

随风万里。已无心出岫,浮游天地。

为问山中何所有,此意不堪持寄。

淡薄相依,行藏自适,一片松阴外。

石根苍润,飘飘元是清气。

长伴暗谷泉生,晴光潋滟,湿影摇花碎。

浊浊波涛江汉里,忽见清流如此。

枝上瓢空,鸥前沙净,欲洗幽人耳。

白蘋洲上,浩歌一棹春水。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随风飘荡在万里之外,已经没有了出山的心思,只在天地间自由漂浮。
我想问问山中的世界有什么,这种心境无法承载去传递。
清淡的生活相互依靠,行为隐秘或显露都由自己决定,只在松树的阴影之外。
石根浸润着苍翠湿润,那飘逸的仿佛是清新的气息。
它长久陪伴着山谷的泉水,晴天时波光粼粼,雨后湿润的影子摇动着花朵。
在浑浊的江汉波涛中,忽然看见如此清澈的流水。
树枝上的瓢空荡荡,鸥鸟前的沙滩洁净,想要洗净隐士的耳朵。
在白蘋洲上,我独自划船,放声歌唱春天的江水。

注释

随风:随着风。
出岫:离开山峰。
浮游:漂浮。
不堪:无法承受。
淡薄:清淡、简单。
行藏:行动和隐藏。
松阴:松树的阴凉。
石根:石头的根部。
清气:清新之气。
暗谷:幽深的山谷。
晴光:晴朗的光线。
幽人:隐士。
白蘋洲:长满白蘋的洲渚。
浩歌:大声歌唱。
一棹:一叶扁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清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诗人通过随风万里,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心无牵挂的状态。在山中,诗人寻找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不愿再被外界所干扰。这份淡薄相依,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对心灵自在的追求。

石根苍润,飘飘元是清气,这里的“清气”不仅指自然界的清新,更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澄明与宁静。长伴暗谷泉生,晴光潋滟,湿影摇花碎,是对山中泉水流动声响和阳光照射下的美好景象的描绘。

浊浊波涛江汉里,忽见清流如此,这里的“浊浊波涛”与“清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山中清泉的赞美之情。枝上瓢空,鸥前沙净,欲洗幽人耳,是诗人希望以这山中清泉洗涤尘世间的喧嚣与污浊。

最后,“白蘋洲上,浩歌一棹春水”则是诗人在自然界中找到了一份超脱和自由,随着春水之流,尽情地放声歌唱。这不仅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颂扬。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以及追求心灵自由和宁静的主题。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疏影.题宾月图

雪空四野,照归心万里,千峰独立。

身与天游,一洗襟怀,海镜倒涌秋白。

相逢懒问盈亏事,但脉脉、此情无极。

是几番、飞盖追随,桂底露衣香湿。闲款楼台夜色。

料水光未许,人世先得。

影里分明,认得山河,一笑乱山横碧。

乾坤许大须容我,浑忘了、醉乡犹客。

待倩谁、招下清风,共结岁寒三益。

形式: 词牌: 疏影

疏影.梅影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

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还惊海上燃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形式: 词牌: 疏影

疏影

柳黄未结。放嫩晴消尽,断桥残雪。

隔水人家,浑是花阴,曾醉好春时节。

轻车几度新堤晓,想如今、燕莺犹说。

纵艳游、得似当年,早是旧情都别。

重到翻疑梦醒,弄泉试照影,惊见华发。

却笑归来,石老云荒,身世飘然一叶。

闭门约住青山色,自容与、吟窗清绝。

怕夜寒、吹到梅花,休卷半帘明月。

形式: 词牌: 疏影

塞翁吟.友云

交到无心处,出岫细话幽期。看流水、意俱迟。

且淡薄相依。凌霄未肯从龙去,物外共鹤忘机。

迷古洞,掩晴晖。翠影湿行衣。飞飞。

垂天翼,飘然万里,愁日暮、佳人未归。

尚记得、巴山夜雨,耿无语、共说生平,都付陶诗。

休题五朵,莫梦阳台,不赠相思。

形式: 词牌: 塞翁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