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脩竹有风处,道人无事时。
诸公难入眼,不用总如眉。
得价婆娑重,投閒懒散宜。
三年何足道,坚判百年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闲适的自然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态度。开篇“脩竹有风处,道人无事时”两句,脩竹即筚竹,是一种细长的竹子,这里指代幽静的地方;道人则是佛教僧侣的通称,但此处可能只是泛指过着清净生活的人。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营造出一幅远离尘嚣、心无旁骛的画面。
“诸公难入眼,不用总如眉”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的淡漠与超然。 诸公指代世间纷争或是权贵之辈,这里意味着诗人对于那些不切实际的追求和世俗的喧嚣感到厌倦,不愿意去关注,甚至连眉头都不愿意皱一下。
“得价婆娑重,投閒懒散宜”一句,则是对安适生活的一种赞美。得价,即得到价值或意义;婆娑,形容细长而柔和的样子;投閒,即随心所欲地抛却烦恼;懒散,是一种悠闲自在的情态。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享受与珍惜。
最后,“三年何足道,坚判百年期”则是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悟。这里的“三年”并非特指,而是一段不算长也不算短的时光;而“百年期”,则是对未来漫长岁月的一个预约或期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待时间的豁然态度,即使过去了三年,也不足为道,真正重要的是坚守内心对于未来长远承诺。
整首诗通过平和淡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不详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心期经岁只秋芳,况有溪山近好凉。
天宇荡开暄浊意,岩花催就泬寥香。
招寻拟把深枝折,爱护休令背蕊伤。
三五冰轮行散影,仙凡同异要平章。
十丈亭桥稳踔溪,斜阳红滟入船低。
枯筇径过荒街北,静院深寻破庙西。
游伴苦无成独笑,物情谙遍任难齐。
归时早是星烦出,影漾波痕上下迷。
叠破当年御赐袍,饱看人钓六灵鳌。
行藏虽似少中节,识趣不妨依旧高。
入梦傅岩初岂意,上书曼倩本徒劳。
浮生万事天都了,爱惜君才祝善刀。
人前一语撞翻墙,直气西秦本故乡。
雪野射麋轻队马,杏园移象矮交床。
诗忙渴砚酒磨墨,睡足趄廊花夺香。
矫揉尽归官样去,有时閒笑错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