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得一首

门对青溪柳影低,个侬家住板桥西。

命如难续春蚕尽,谶或非真梦蝶迷。

曾界乌丝书本事,忍翻红叶补无题。

关山便有仙凡隔,肠断江南莺乱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画面。首句“门对青溪柳影低”,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水边人家的宁静景象,门前的溪流与垂柳相映成趣,柳影轻垂,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氛围。

接着,“个侬家住板桥西”一句,点明了人物所在的位置,暗示着主人公与外界的某种距离感,或许是一种隐居或是避世的生活状态。这种设定为后续的情感表达埋下了伏笔。

“命如难续春蚕尽”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生的短暂与脆弱比作春蚕的生命,表达了对生命易逝的感慨和无奈。“谶或非真梦蝶迷”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主题,通过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探讨了现实与梦境、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以及人生中难以分辨的真假问题。

“曾界乌丝书本事,忍翻红叶补无题”两句,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延续,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这里提到的“乌丝”可能指的是书写时的墨迹,而“红叶”则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寄托离情别绪或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回忆与珍惜,以及面对无法言说的情感时的无奈与挣扎。

最后,“关山便有仙凡隔,肠断江南莺乱啼”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关山”这一意象,象征着人世间的阻隔与距离,无论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灵上的。而“肠断江南莺乱啼”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思念,江南的莺啼声在诗人的耳中化作了对远方亲朋或故土的深深眷恋,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一个高度的凝聚与释放。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还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间情感的细腻捕捉,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180)

李振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晚过高邮

绿杨遥指数归程,湖水连天八月平。

两岸人声喧晚市,几行鸦影入荒城。

野花篱落孤烟直,衰草祠堂老树横。

却忆画船秋泛棹,去年今日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江上

不觉万山过,归帆饱顺风。

昔人征战处,游客笑谈中。

云满垂秋碧,波摇落日红。

乡关极天际,远影没飞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汪奂之寄示和苏文忠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诗题其兄均之所藏二诗草稿墨迹并约同作得四首(其一)

寂寞黄州左迁客,清宵回忆南冠夜。

当时岂独蛰龙愁,瘐词几毙银铛下。

仁皇遴得宰相才,孤臣感激泪如泻。

文章报国自一事,勋业若成韩范亚。

汤火徒嗟魂梦惊,水曹自笑头衔借。

先生讵以诗名传,斯人何必同陶谢。

偶因月夕哦幽词,长江绕郭渔樵舍。

元修菜嫩密酒冽,何须渴慕江南蔗。

奇才众忌鬼欲愁,结习难忘天亦怕。

莫言谢客对妻子,但恐饥寒遭怒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汪奂之寄示和苏文忠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诗题其兄均之所藏二诗草稿墨迹并约同作得四首(其二)

江城地瘴海棠春,湿雪梅花二月夜。

白云左绕临皋亭,洞箫匏尊赤壁下。

荒壤到处题姓名,词源万斛珍珠泻。

若论炎宋文苑英,直当第一无相亚。

闲情低咏抚幽景,飞来明月青天借。

洗墨池枯鼠豪秃,茧纸不随时代谢。

流传偻数今四朝,人世匆匆等邮舍。

调饥不见渴望梅,看饱谁誇倒餐蔗。

半幅俨如岐阳鼓,神物鬼守魑魅怕。

岂无半山之诗文,后来述史几乎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