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过高邮

绿杨遥指数归程,湖水连天八月平。

两岸人声喧晚市,几行鸦影入荒城。

野花篱落孤烟直,衰草祠堂老树横。

却忆画船秋泛棹,去年今日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晚景图。首句“绿杨遥指数归程”,以绿杨作为背景,暗示了诗人远行归来的情境,绿杨的遥指,既表现了归途的漫长,也透露出一种期待与喜悦交织的情绪。接着,“湖水连天八月平”一句,通过描写湖面与天空相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平静的氛围,八月的湖水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

“两岸人声喧晚市,几行鸦影入荒城”两句,将画面拉回人间,描绘了傍晚市集的热闹与城市的寂静。人声喧闹与鸦影飞过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生活的烟火气,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野花篱落孤烟直,衰草祠堂老树横”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野花点缀在篱笆间,孤烟直上,衰草与老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的画面。这里既有生机勃勃的一面,也有岁月沧桑的痕迹,体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时间的流逝。

最后,“却忆画船秋泛棹,去年今日不胜情”两句,诗人回忆起去年此时乘船泛舟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情感的复杂。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既有对当下景象的描绘,也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的巧妙铺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80)

李振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上

不觉万山过,归帆饱顺风。

昔人征战处,游客笑谈中。

云满垂秋碧,波摇落日红。

乡关极天际,远影没飞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汪奂之寄示和苏文忠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诗题其兄均之所藏二诗草稿墨迹并约同作得四首(其一)

寂寞黄州左迁客,清宵回忆南冠夜。

当时岂独蛰龙愁,瘐词几毙银铛下。

仁皇遴得宰相才,孤臣感激泪如泻。

文章报国自一事,勋业若成韩范亚。

汤火徒嗟魂梦惊,水曹自笑头衔借。

先生讵以诗名传,斯人何必同陶谢。

偶因月夕哦幽词,长江绕郭渔樵舍。

元修菜嫩密酒冽,何须渴慕江南蔗。

奇才众忌鬼欲愁,结习难忘天亦怕。

莫言谢客对妻子,但恐饥寒遭怒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汪奂之寄示和苏文忠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诗题其兄均之所藏二诗草稿墨迹并约同作得四首(其二)

江城地瘴海棠春,湿雪梅花二月夜。

白云左绕临皋亭,洞箫匏尊赤壁下。

荒壤到处题姓名,词源万斛珍珠泻。

若论炎宋文苑英,直当第一无相亚。

闲情低咏抚幽景,飞来明月青天借。

洗墨池枯鼠豪秃,茧纸不随时代谢。

流传偻数今四朝,人世匆匆等邮舍。

调饥不见渴望梅,看饱谁誇倒餐蔗。

半幅俨如岐阳鼓,神物鬼守魑魅怕。

岂无半山之诗文,后来述史几乎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汪奂之寄示和苏文忠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诗题其兄均之所藏二诗草稿墨迹并约同作得四首(其三)

我与均之少年时,京国秋风武昌夜。

藏书惯自签甲乙,鉴古能分床上下。

真好常嗤龙牖窥,知味不同猿羹泻。

自我不见五春秋,插架图书几高亚。

今闻秘获苏诗迹,亟欲传观不敢借。

兰亭快睹自有缘,相思祗恐朱颜谢。

君归几度月华圆,湖水当门山绕舍。

会须访尔来莘庄,黎有莳兮园有蔗。

若问李生近何如,未生白发心先怕。

唯馀豪气不肯降,入山痛哭行酒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